看病时这些心理要避免

时间
2003-10-14

患了病到医院就医,病人总希望尽快把自己的病治好,然而在就诊过程中,病人又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合适的想法。患者就医时常出现的心理误区有哪些呢?

想象诊断

自己患了什么病,应当由医生进行诊断。可有些人在就诊时,已经对自己的病做了“自我诊断”??他们抱着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想法,有时还综合其他的症状,自己臆造病情。这就容易干扰医生的诊断,甚至造成误诊。

忽视疾病

疾病的发展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由于开始时病情较轻,有些患者就认为没有什么,对医生的话也听不进去,结果导致病情加重。如脑梗塞发生时,有些人的症状可能是轻微的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到第三四天时才发展到失语、完全瘫痪。医生劝病人要及时住院治疗,可病人或认为病情太轻不值得住院,或认为医生是想赚自己的钱,就不住院。结果贻误了病机。

挑剔心理

就诊时,有些病人总喜欢找老医生,或者是托人找熟悉的医生,结果耽误了疾病的诊治。事实上,医生的技术和年龄不成正比,在诊治时也不会出现熟人不熟人技术就不一样的情况。

频繁换医生

有些人治病心切,吃一天药没见效,就认为医生诊断错了;或觉得医生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不到位,就换医生。事实上,有些疾病的诊断或病情好转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有时甚至十几天才能够见效。

疑惑心理

病人常对医生和药物产生疑惑,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医生,经常表现出烦躁和埋怨情绪,并用充满误解和极端的猜测来固执地确认自己患了某种重病,甚至是癌症。这些疑惑心理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患上顽固的抑郁症。

轻视检查

有些病人需要做些检查,甚至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反复做同一检查。可有的病人抱着顽固的传统观念,就诊时只想通过自己的述说就让医生把疾病弄清楚。如果医生让病人做检查,病人就认为医生没水平。若反复检查,则会认为这是浪费。其实,检查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不排除有些医生以此来赚钱,但大多数医生还是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