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别人有时是讨厌自己

时间
2003-10-20

讨厌是人们对违背自己心愿的客观刺激的负性情绪反应,是人的正常心理表达。而讨厌的指向和程度,往往又和个体的价值观及教养程度有关??我们讨厌肮脏是因为我们讲卫生,我们讨厌卑劣是因为我们崇尚美德,我们讨厌丑陋是因为我们审美高尚……也就是说,讨厌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引起讨厌的外部刺激和内在价值需求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联结,如果超出了正常的逻辑关系,那就值得警惕了。

高二学生靳某,学习生活均比较正常,只是突然讨厌起同寝室的同学Z来。而据同学们反映,Z并没有任何得罪靳某的举动,靳某本人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怎么看Z怎么不顺眼,以至于几乎无法与之相处。在征得班主任老师同意后,靳某调换了寝室,但一段时间过后,他又开始莫名地讨厌同寝室的W同学了。

这是一个在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有时我们自身都有这种体验,但却都被忽略了,以至于当我们面临这种问题时又不知从何谈起。面对一脸无奈和困惑的靳某,也引起了我的无奈和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靳某所讨厌的两个同学无论在外形还是在性格上与靳某都极其相像:同样的瘦小、同样的内向,甚至同样的家庭背景。当我把这些小心地罗列出来后,靳某开始有所领悟:“难道我真正讨厌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当心灵被撞击和触动后,接下来就是对问题的深层思索了。

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两种“我”的冲突,一个是理想的我,一个是现实的我。当现实的我接近理想的我时,我们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为自我而愉悦;当现实的我远离理想的我时,自我就会遭受打击并产生自卑自厌心理。对于正常人而言,由于现实的原因,自卑和自信是并存的,并且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但当这种自厌强度超出了自己的承受力范围,并引起强烈的内心焦虑时,个体就会将这种自厌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即由讨厌自己变为讨厌别人,特别是讨厌和自己相仿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系自我的平衡、缓解内在的压抑和焦虑。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对于当事人来说,它只是改变了一下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巧妙的欺骗,像酸葡萄心理、阿Q精神胜利法等都是这种自我欺骗性的防御反应。有趣的是,这种欺骗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

事实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也正是在这种肯定与否定中,人学会了正视自我、接纳自我和珍爱自我,从而也学会了正视他人、接纳他人和关爱他人。这就是成长,这就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