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刹刹车

时间
2004-01-13

在我国现有的4000种保健食品中,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三种功能占到保健食品总量的24,其中免疫调节功能又占据大半江山。历经非典洗礼,人们对于“免疫”的认识比从前强烈了许多,其产品同—时间大量涌人超市、药房,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就在人们大都认为人体免疫力是越高越好的时候,专家一语中的,对调节免疫的保健食品应慎重选择。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4000种保健食品中,免疫调节(现改为“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现改为“缓解体力疲劳”)、调节血脂(现改为“辅助降血脂”)三种功能就占了总产品数量的2/3,而免疫调节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2003年4月,卫生部将保健食品功能由22项调整为27项时,将“免疫调节”调整为“提高免疫力”。据专家解读,调整的理由是:调节免疫力是双向的,即既可把免疫力低者的免疫力向高调节,又可将免疫力过高者的免疫力向低调节。但现有的调节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主要倾向于“提高”,所以调整为“提高免疫力”较为合适。

那么,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吗?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是人人皆宜吗?目前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的消费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通过哪些途径能使免疫力达到最佳状态?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医促会免疫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兰金初教授。

乘风搭车免疫调节产品炒热概念市场混乱企业后续科研相对滞后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生产和销售“免疫调节”保健食品的企业抓住了机会,保健食品企业纷纷搭载免疫“班车”。很多企业借机大肆炒作概念,不管其产品有无该项功能,遍布市场的各种保健品一时间大多举起“本产品能提高免疫力”的大旗,以表示该产品的质量上乘,吸引消费者“眼球”。更有甚者,一些并不具备批号的食品也趟进浑水。

对于这种现象,兰金初教授分析指出,首先应该肯定一点,市场上这类产品的丰富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另一方面也从正面角度刺激了商家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该类保健食品的科研力度。然而,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商家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只是跟风,后续科研力度严重不足。“我只能说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此类保健食品的功效有待商榷。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兰金初教授认为,首先是商家要端正态度,良性竞争,用产品本身说服消费者。毕竟市场的整体份额是相对固定的。”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目前此类保健食品企业过分依赖于广告促销,其广告宣传也不乏夸大功效或是巧借概念之嫌,而实际真正强化和延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力度相对滞后。资料显示,在2000年存在的全部保健食品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仅占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7%。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90%以上还是第一、二代产品,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免疫调节的保健食品,由于基本上是保健食品大家庭的“回收站”,这个问题就更显突出。

名称辨清免疫系统不等于免疫力有所指向保健食品并非人人适用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购买大多并非基于实际需要,其行为具有很强的盲目色彩。消费者往往是根据生产方的广告引导和终端销售网络的强力推荐,进而选择购买具有免疫调节功效的保健食品。专家认为这正是国外保健产品与国产保健食品营销的根本差别所在。

兰金初教授指出,首先,人们应先明确免疫系统和免疫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免疫系统涉及人的全身。通俗些讲,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当个体遭受到外来微生物如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的危害时,保护机体免受其危害或降低危害程度的屏障。而这道屏障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它的整体平衡才是最主要的健康保证,单方面的强弱都是无益的。免疫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状况,当然也会受一些药物及具有免疫调节功效的保健食品的影响。一般而言,正如营养绝大多数由食物中获取一样,不必单独吃维生素、蛋白质等,身体健康的个体已具有正常的免疫力,不需再额外进食调节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及相关产品。

其次,调节免疫保健食品有其适用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接受化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缺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人群等,长期从事接触传染性疾病几率较大的医务工作者等。

共谋发展生产企业消费者两相促进苦练内功免疫调节保健食品待发展

鉴于目前现状,一些企业不禁疑惑,提高免疫力保健食品有没有未来,其未来究竟会向何处发展?兰金初教授认为,免疫力保健食品市场及市场行为的成熟还有赖于生产企业

和广大消费者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首先,调节免疫保健食品的未来主要还在生产厂家。对厂家来说,应该把未来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研发上。症状的改善是一方面,但更具可信度的是来自基础领域如病理生理学、免疫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因为它可以达到随机对照的要求,避免日常生活中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干扰。另外,厂家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一点国外产品做得就很好。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国外保健品的说明书上,对于产品的适用人群、服用方法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其中的副作用,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个案,也会在产品说明中有所体现。在广告宣传上,国家工商局发布的《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中已经明确指出,保健食品的广告内容,应当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和标签为准,不得任意扩大范围。按照有关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虽然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但也不是人人可以食之。掌握科普知识、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冷静消费才最重要。在通常情况下,心情的舒畅、营养的均衡、适当的锻炼更甚于好的保健品。正常成年人体内本身就有一套非常精密的免疫调节系统,可以维持免疫力的最佳水平,所以不用再进补什么保健食品去提高免疫力。身体有某些疾病的人,或是老年人和儿童可适当的服用一些保健食品提高免疫力,也可以从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中进行调节。同时应强调指出的是,免疫调节和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是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22项功能中并列的两种功能,两者功能不能等同、互换。有一些保健食品的确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病毒侵入方面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保健食品功能与免疫力无关。有一些企业为搭车就把与免疫力有关的产品原料单独拿出来宣传,以此误导消费。所以购买时要慎重选择。

对于管理部门,兰金初教授建议,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专家对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进行科学评价,得出科学完整的结论,以便让消费者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