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研究的战略思考

时间
2006-02-20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灸学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念的改变在给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使针灸学面临着严峻地挑战。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针灸临床已受到很大的冲击,逐渐萎缩。此刻,如果还继续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之中而不奋起直追,将只能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寻找昨日的辉煌。因此,应当把握住针灸发展的机遇,及时确立针灸临床研究战略,使针灸临床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和合理的统计学处理,势必影响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差,可重复性低等一系列后果。因此,有必要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引入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分析方法、循证医学(EBM)等方面内容的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一种评价新疗法的可靠设计方法,已被广泛地接受和采用,其试验结果有极高的说服力。鉴于经络的研究至今没有实质性突破,针灸疗效的确切机理阐释不明,要探究人们对针灸疗效的产生到底是安慰剂的作用还是疾病本身的一种自愈倾向,最佳的选择就是在研究中纳入RCT的方法。循证医学是国际上近几年在临床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本”的研究思路,通过寻找最佳的证据,然后用最佳证据去联系患者的实际情况并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期望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来审视针灸临床研究,可发现上面提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在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中,应及时引入循证医学的观点,是非常符合中医药研究现代化发展实际的。

设立严格对照筛选有效适应证

针灸学和其他临床医学一样,不可能解决医学上所有的问题,只有懂得“可为”与“不可为”,才能在临床中更为有效地推广应用。迄今,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针灸安慰剂”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深入、科学地评价。最近有学者将针灸治疗疾病谱分为四级,虽然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过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手段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在设计、治疗、评价及数据统计等环节由不同的研究人员负责实施等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贯彻盲法思想,能尽量减少实验中可能产生的某些偏倚和误差,对针灸的临床研究来说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统一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

针灸临床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依靠自身的疗效优势。如何客观的评价和证实其临床优势,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客观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以往,由于过分地强调了中医诊疗的“个体化思路”,造成了今日中医界的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严重混乱的局面,不要说与现代医学统一,就是中医界内部也是“一人一个号,各吹各的调”。现在大家对“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的认识已基本达成共识,建立一个能与现代医学接轨,能弥补现代医学某些不足的客观可行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针灸临床疗效的客观评定直接关系到它的推广应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立规范化操作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

至今,针灸临床仍以经验为主,在选穴、手法操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尚难以提供一系列令人信服的临床资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与传播。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总结、归纳,整理出规范而且确实有效的疾病处方,在治疗过程中实行量化操作,那么在这一操作程序下提供的资料,说服力会较高。就目前而言,实施针灸临床的规范化研究,在针灸的选穴处方与操作过程中,建立完备的规范化操作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针灸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针灸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进行腧穴定位和主治的客观化研究

虽然,针灸治疗中是以经络为基础,但是不论针刺还是艾灸其最终要落实于穴位之上。针灸治疗都通过作用于特定腧穴,出现特定效应后,方能产生疗效。所以,腧穴研究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基础。因此对于腧穴的研究就成为直接与针灸临床疗效及治疗谱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首先,可以对腧穴的定位进行确定,用以规范取穴、提高疗效。腧穴应当是处于人体的立体空间之中,虽然依靠纯解剖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腧穴的定位,但在现代影像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引入CT、MRI等先进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减小取穴的误差。其次是对腧穴主治特异性的研究。针灸临床中腧穴的主治多是一些病症的罗列,缺乏明确的规律和主治病种,临床取穴存在较大随意性。需要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对其机理和主治病种做出确定,不能继续以“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来解释,以免因治疗选穴的随意性影响针灸的推广发展和疗效提高。

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研究疗效机制

在疗效可靠的基础上,针灸疗效机制的阐明不仅能促使针灸被更多的人接受,也会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的技术平台,吸收多学科先进理论与技术,如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来研究针灸,寻求新的切入点,结合针灸学本身的固有特色,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将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于针灸临床研究中,不仅应利用其手段,达到“形”的结合,而且应进行真正的融合,实现“神”的统一。因此,如何真正借鉴和引入其他学科,将生命科学、化学、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入针灸研究之中,阐明针灸疗效机制,使之形成新的突破和发展,还有待于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攻关,共同实现与完成。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必能增添针灸学的活力,开拓针灸临床研究的新思路,形成新的特色与发展。

总之,针灸学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21世纪,针灸临床的发展只有通过与现代科学地进一步结合,引入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科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以更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