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医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

时间
2006-04-07

中医学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中医学理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内经》。《内经》用取类比象、由表及里的方法,借助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内脏与其他组织器官、体表部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以整体、恒动的功能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医学理论,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又是促进中医理论发展的源泉,如汉代张仲景的杂病辨证论治体系、清代叶天士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等中医理论的发展均来源于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学总结了一整套预防及诊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和措施,这种总结、积累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古代医家的临床研究。自上世纪初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理论的发展只能认为是继承有余,而发展不足,中医特色和优势逐渐消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保持、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是不可逾越的重要基础。

中医临床研究的任务

中医药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疾病谱的变化,一方面,人类健康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许多新的防病治病的课题有待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和耐药性的不断出现,已与人类对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急剧增高的要求极不适应。由于中医学的优势,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开展中医临床研究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满足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临床研究的发展史,其奠基的理论体系就是在当时先进的方法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通过临床观察、实践总结抽象演绎出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任何一门学科总是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已,中医临床科学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吸取当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方法学,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不断回答防病治病中遇到的新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发展中医临床科学,而且也必将为回答重大的中医理论问题提供实践依据,势必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法

中医临床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研究,评价、阐明和深入认识中医临床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临床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证明中医基本理论的科学性,而且要对中医预防和诊治疾病的经验进行“科学的再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以总结和提高。

1.中医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整理、分析

中医预防和诊治疾病的经验散见于汗牛充栋的古籍和现代文献中,如何从中提取、总结可予以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尤为关键。虽然建国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就此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也出版了大量的书籍、规范和指南,但临床推行少之又少,这与临床经验总结的研究脱节有关。所以,应选择中医优势病种建立文献数据库,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治疗方案。

2.中医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医临床特色和优势体现的方式和程度变化很大,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科学证实中医临床疗效的作用。首先应规范目前中医临床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中医文献,建立结构化的中医名词术语,构建中医临床资料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中医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到可以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

3.中医临床研究的机制

目前,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存在“重医疗、轻科研”的普遍现象,小规模的中医院更是“无科研”,要进行中医临床研究,临床实践当然必不可少,但仅有医疗活动肯定是不足的。要做到中医临床与研究一体化,必须在机制上有所创新,有人力、财力的保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在全国首先成立了传统医学中心,意在中医临床研究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探讨。该中心完全采用中医治疗,不仅有全国知名的中医泰斗颜德馨查房指导,也有高年资高学历的中医传人担任专职科研人员,将所有中医临床资料转化为结构性术语输入数据库,进行疗效分析总结,目前已在部分疾病上形成完整的治疗方案。

为进一步推广其经验,医院成立了临床研究评价中心,设有专职科研人员和专项基金,进行中医临床基础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探索中医临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建立全院临床治疗资料数据库。在已进行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工作基础上,正在选择糖尿病、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疾病进行此项工作,并计划进行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筛选、评价,制定并推广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

中医临床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促进中医学术发展创新。作为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必须在医疗业务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充分利用大量临床医疗实践,总结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