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活血解毒治慢性肾衰

时间
2006-06-08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联合发出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口号为“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可以看出,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2%~3%,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发病率为568/100万,尿毒症的年发病率为100~150/100万。CRF一旦进入终末期惟有透析和肾移植是其根本治疗方法。由于透析及肾移植疗法费用昂贵、肾源短缺,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据报道我国每年死于尿毒症者约占人口的万分之一。

对早期CRF的治疗,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限制蛋白质和磷的摄入,补充必需氨基酸及应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多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空军总医院中医科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应用中医药防治CRF。根据中医理论、文献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我们提出,肾为先天之本,无论任何原因导致的CRF均与肾虚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影响及肾,所以应强调脾肾虚弱在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脾肾气虚无以推动血液的运行,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于肾络,肾之脉络瘀阻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使肾气更虚;肾虚气化无力,脾虚水湿无运,导致湿浊内停,湿浊日久生热、生毒,湿浊毒气内扰,变证丛生;湿热日久伤阴可导致虚热内生;病至后期脾肾衰竭,上下不通,气血化生无源,则“关格”、“水肿”、“虚劳”纷至而危及生命。由此,我们提出CRF的病机关键是脾肾两虚,肾络瘀结是疾病的发展,湿浊、毒邪引动疾病。在治疗上,我们主张以补益脾肾为首要,活血化瘀通肾络贯穿始终,解毒泻浊消除体内毒邪。从而制定出“滋肾活血解毒”为主的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内外治并举的优势,通过十余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内服、静脉、灌肠、药浴四联疗法):

1.内服药:滋肾活血解毒方(主要由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山芋肉、生地、泽泻、丹皮、蒲公英、石韦、丹参、莪术、萆泻等组成)为主辨证加减。脾肾气阴两虚加山甲、鳖甲、麦冬;脾肾气虚重用黄芪,加菟丝子、首乌;脾肾阳虚加菟丝子、葫芦芭、巴戟天;肝肾阴虚加玄参、麦冬、龟板、知母、黄柏、天麻;阴阳两虚重用生地,加葫芦芭、巴戟天、淫羊藿、首乌;兼夹瘀血明显者加水红花子、三七;兼夹痰湿内阻明显者加陈皮、半夏、苏梗、竹茹;水湿泛滥明显者加猪苓、泽泻、大腹皮、抽葫芦。同时予院内制剂健肾颗粒剂(主要由生黄芪、白术、山芋肉、红花、大黄、当归、茯苓、石韦、蒲公英等组成)口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次1~2袋,每天两次。

2.静脉给药:以活血化瘀为主,改善瘀血阻滞的肾络,使肾之络脉通畅,促进肾单元的修复,主要用川芎嗪、血栓通等静脉点滴11~15天。

3.结肠给药:先用结肠治疗仪,清洁灌肠排除体内毒素,然后结肠灌入解毒排浊之中药(主要由大黄、生牡蛎、生龙骨、蒲公英、附子等),尽量保留时间长一点,以清解毒邪,利湿泻浊,消除体内浊毒。

4.药浴或足浴: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分别采用全身药浴及足浴,使药物通过皮肤腠理、毛孔、汗窍、穴位、经络起到排毒泻浊、疏经通络、调畅气机、补益脾肾的作用。

通过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总结共321位患者的观察,我科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的总有效率为75.79%,其中Ⅰ、Ⅱ期的有效率达到87.52%。尤其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最佳,对中晚期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衰竭进程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等技术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该疗法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及细胞因子,抗组织过氧化,改善肾脏组织病理结构,减轻肾脏损害,改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