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2)

时间
2004-05-17

中医学的重大发明和创造

中医学有哪些对世界有贡献的发明和创造?一般地说,在中医学的整个学术体系中,从基础理论、临床防治,到药物的和非药物的防治手段,到处都充满着首创或独创的发明,其中的精华部分,几乎都是对世界的贡献。

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主要在于超出西医学的视野的那些内容。与西医学相通的、能够用西医学来解释的内容,很难称为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更难称为中医学的首创或独创。只有那些超出西医学的视野的内容,才是中医学的首创或独创的发明。然而,由于这些内容不能用西医学来解释,一段时间以来,常常被人斥为不科学,这是必须划清的一个重大是非界限。

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既包括“知其然”的内容,也包括“不知其所以然”的内容。“知其然”是发现和掌握了规律,这是发明和创造;“不知其所以然”是没有把规律揭示和阐释清楚,但发现和提出了科学问题,同样是发明和创造。当年发明指南针的人们并没有揭示指南针与地球磁场的关系,发明火药的人们并没有揭示火药爆炸的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发明蒸汽机的人们并没有揭示蒸汽机的热学和力学原理,这些发明都包含着“不知其所以然”的科学问题,正是对这些科学问题的新探索,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从发明和创造的角度来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中医学的各种“不知其所以然”包含着大量的科学问题,是引起医学和科学实现突破和变革的导火索。

在中医学的多种发明和创造中,最为重要和需要强调的,至少有以下几项。

1.元气论与气化学说。元气论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础,其思想观点与西方传统的原子论截然相反。原子论注重粒子性、实体性、组合性、分解性、还原性,而元气论注重整体性、分化性、联系性、功能性、系统性(非还原性)。中医学把元气论医学化为气化学说,深刻地认识了气与形的关系,发现了宗气、营气、卫气及经络之气、脏腑之气,掌握了气、气化、气机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中的机制和规律。现代科学证明,元气论比原子论更符合人的实际,气化学说比结构主义更符合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

2.人与天相应的理论。人是宇宙演化的产物,人的健康与疾病必然地与宇宙(天)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医学必须认识和掌握的一种客观规律。西方医学虽然讲到“大宇宙”、“小宇宙”,但远不能与中医学相提并论,只有中医学对于人与天的相应关系达到了系统研究、自学应用的程度。“五运六气”、“天人相应”等学说总结了人与天相应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调理人与天的相应关系以防治疾病的法则,并把它贯彻到养生、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各个环节,成为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现代科学揭示了人(及其健康与疾病)与天(宇宙)相应的根源和规律,充分证明了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的科学性,进一步揭示、掌握人与天的相应关系,将在防治疾病上实现重大突破。

3.对人的非解剖结构的认识。中医学研究了人的解剖形态,其认识与西医学是相通的。而中医学的独创性发现则是认识和掌握了人的一系列非解剖结构。如经络的结构,现代研究证实经络客观存在,但其结构不具有解剖形态,而是非解剖性的。再如“五藏”的结构,现代研究证实,心、肝、脾、肺、肾“五藏”不是同名的解剖器官,也找不到其独特的解剖结构,而是“功能轴”、“综合功能单元”一类的非解剖结构。现代科学证明,人有解剖结构,更有时间的、功能的等多种非解剖结构,中医学对人的非解剖结构认识,将导致关于人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变革。

4.以“失调”为核心的病机理论。中医学认识了一些特异性病因和病理,这与西医学所注重的特异性病因、病理是相通的。而中医学的独创性发明则是对病机的认识,如阴阳失调”、“气机失常”、“正不胜邪”等病机理论,如实地把病变理解为生命运动的一种变化过程,从影响这种变化的阴阳、气机、正邪等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实体粒子)来掌握病变的机制和规律,发现“失调”、“失和”是病变的基本机制,揭示了“正气”在这种变化中的枢机地位,找到了对这些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调理的规律和方法。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都强调“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相互作用关系失调是比特异性实体粒子更基本、更深刻的病变机制,中医学贡献的病机学说将引起病变机制和规律研究的重大突破。

5.辨证论治及对功能性病变的驾驭。中医学研究了器质性病变,这与西医学所注重的器质性病变是相通的。而中医学的独创性发明则是着重研究和掌握了功能性病变,建立起了辨证论治体系。“证”是人体功能疾病态,其病变过程比西医之“病”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既有器质性病变和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异常,也有引起器质性病变的功能异常;既有非解剖结构的病变及其功能异常,也有非结构性病变的功能异常。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典型的功能系统,生命运动的功能性变化比结构性变化更基本,功能性病变比结构性病变更基本,中医学关于功能性病变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导致疾病研究的重大突破。

6.以“治本”为核心的防治原理。中医学有特异治疗方法,这与西医学注重的特异治疗是相通的。而中医学的独创性发明则是着重研究和掌握了非特异性防治原理,其核心是依靠和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自主调理。西医学也认识到了机体的“自愈”,但远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只有中医学深刻地认识到并把它摆在了中枢的地位,建立起以“治病求本”为核心的防治原理,在“阴阳自和”、“五行自稳”、“区分标本”、“重在治本”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养生知本、诊病求本、祛病治本、愈病固本”的防治体系,这种防治原理被医学家们称为治疗学的第一原理。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依靠和调动人的自组织能力进行自主调理,是防治疾病的根本原理,中医学的防治原理正是遵循了这种深层规律,为防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7.中药、方剂及其功效原理。中医学关于中药和方剂的发明和创造有两大方面。一是发明了一个庞大的药物体系,包括几千种中药和几万首方剂。与西药的化学纯品不同,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天然药物经过炮制加工组方使用。中药和方剂既为临床防治提供了不同于西药的药物,也为开发新药开辟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道路。二是创造了中药和方剂特有的功效原理,它是中药区别于西药的内在本质,其意义比中药和方剂本身更重要。中药有特异性功效,这与西药是相通的,而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则是中药的非特异性功效原理。其主要之点是:注重中药和方剂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功效;以“证”为方药的调理目标和功效标准;通过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等中介环节发挥非特异治疗作用。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病变机制和调理机制是多样和复杂的,通过多种机制进行多样化的调理,才更加符合人的复杂性,中药方剂的功效原理的发扬,将导致药物防治原理的革命。

8.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及其作用原理。针灸、推拿、导引等非药物防治手段,是不同于西医学的非药物疗法的一种发明,它以气、阴阳、经络等为基础,依靠和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理。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世界性公认,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针灸列为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防治手段大大深化了对人体功能的认识,拓宽了防治疾病的途径,提供了对人体功能进行调理的新方法,其理论和方法将引起医学和人体科学的突破和变革。

9.朴素的“人医学”模式。与西医学经历的“宗教医学”、“机器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模式不同,中医学自古以来遵循的就是朴素的“人医学”模式。这种模式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心神(包括心理和思维)、环境(包括自然、社会、精神环境)相统一上来认识和调理人的健康与疾病。这种模式在发展水平上虽然还是朴素的,但在性质上比其他的医学模式更加符合人的实际,为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合理的模式雏形。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将是更完备的“人医学”,中医学将为这种新模式的建设做出特有的贡献。

10.系统论思维方式。中医学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之所以超出西医学的视野,在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系统论的,而西医学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的。还原论思维注重粒子性、组合性、可还原性,系统论思维注重整体性、相互作用、不可还原性。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是对人的系统特性和规律的如实反映,掌握了人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元整体性、非加和性、有机性、功能性、有序性、自主性等基本原理。20世纪以来,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还原论转向系统论,医学的思维方式也正在发生这种转变。中医系统论思维的发展水平虽然还是朴素的,但在性质上与现代系统科学完全一致,符合医学思维方式的最新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医学所认识的人的系统特性和规律,是现代系统科学到目前还研究不足的,因此,中医系统论思维的现代发展,不仅会为建设医学系统论思维奠定基础,而且会对现代系统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中医学的重大发明和创造不只以上10个方面,可能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发明未列其内,这只是认识中医学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的一些基本线索,中医学作为“大发明”的认定,要由实践和历史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