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药方剂体内研究新思路

时间
2005-10-09

10年前,现任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黄熙教授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后,大胆提出了中药“复方药动学新假说”,令当时的中医药界轰动一时,他也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10年后,黄熙和他的研究小组又将这一理论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黄熙教授就这一假说作了介绍。

新假说着眼于靶药关系

黄熙介绍,方剂组织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学说。旨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药理学、病理学方法研究不同中药方剂在不同疾病病变组织内的成分谱、浓度变化、作用位点或受体、有效成分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及量效关系,以阐明中药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过程,寻找中药归经理论的客观证据,并可能形成新的有效方剂。

众所周知,中药方剂作用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以中药血清药理学为主的体外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并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现代医学认为,药物的靶组织浓度与疗效相关。研究表明,方剂的有效成分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后,也能到达病变靶组织并发挥作用。因此,黄熙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以期阐明病变靶组织内不同中药或方剂的主要成分谱及其浓度与靶组织病理形态学和疗效的关系。通过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方剂组织药理学研究,从方剂化学角度说明方剂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使制剂和方剂的临床应用更加精确化、定量化。

体内研究中药药效成分

目前,我国进行中药复方药效学、药动学研究的方法主要为血清药理学的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这些方法主要研究药物血清浓度和尿中排泄物的动态变化和疗效的关系,但主要选择一些不能量化的间接指标,或寻找在体内产生作用的药物单体成分。

黄熙认为,由于血清药理学采用的含药血清代替中药及中药复方粗提物进行药理研究的体外实验方法,只是在体外进行的间接实验,不能准确寻找和鉴定中药复方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转化和改变的活性成分,更不能说明方剂的体内直接作用成分谱或病变组织内的靶成分谱。而中药及方剂是一个多元复杂体系,内在化学成分复杂,单一成分不能说明配伍的影响,也不能代表中药复方,它不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这种研究上的局限性,是造成我国中医药现代研究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熙认为,体内来自于中药方剂的化学成分能够定性定量,并能代表该方的整体疗效,这些成分可以是制剂中含有的原形单体或原形代谢物,也可以是中药复方成分与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新物质、新成分。因此,使用多项药动学参数,能更真实地反映复方中多种药物、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协同效应及体内动态,符合整体观原则。而以前的中药药理药效研究,以观察疗效的“黑箱”法为主,将“黑箱”定位于血清,中药(方剂)血清药理学虽受到重视,但多以检测单体成分的体外实验为主,没有进行在体的方剂血清药理学研究;同时虽进行了方剂的效应器官活性成分谱与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但没有研究方剂的有效成分在靶器官内的浓度和组织病理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重新对“黑箱”进行定位,并进行病变靶组织的药理学研究——方剂组织药理学,这也应是当前研究药效成分的新方法。

为加速方剂的药效学、药动学在体内的组织定位及定量研究,黄熙领导的课题组正在观察大承气汤(大黄、厚朴为主药)对急性胰腺炎狗的通里攻下作用机制、保护肝损伤和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并进行狗胰腺组织的中药组织药理学和病理学检查,建立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同时,还采用黄氏水溶法及液-液、液-固样品预处理技术,检测使用大承气汤后健康动物和急性胰腺炎模型体内的血清、胰腺组织内各种成分的种类、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以淀粉酶、脂肪酶、急性期反应蛋白和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等观察指标进行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探讨大承气汤在急性胰腺模型体内有效单体成分血清水平、胰腺组织内浓度及其疗效和病情变化的关系,研究有效成分的吸收及体内分布过程,寻找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提供完整崭新的理论依据。

黄熙最后谈到,“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研究是一个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课题中虽已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对于方剂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组织定位定量等深层次研究,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和完善。但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国的中药组织药理学研究一定会展现一派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