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药吃出个“金菩萨”(03-02期)

时间
2003-04-17

前不久,我们病房中收治了一个精神疲乏的年轻人,巩膜和全身皮肤明显黄染,对他的形象用“金菩萨”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

他的新婚妻子满脸愁容地在一旁为他叙述病史:40天前咳嗽、胸痛,在当地医院疹断为肺结核,并在防疫站领取了免费的抗结核病药(雷米锋、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吃药20天后,就感觉不想吃饭、反胃,心想,生了病肯定是有点儿不适。饭是少吃了,可每天二两白酒还是没有少进口。药也在继续吃。谁知最近这几天,看到一点油腻的东西就呕吐,全身发黄,连尿液都是浓茶样的……。不等她叙述完毕,我便得出了结论,又是结核药惹出的麻烦——药物性肝炎病。

药物性肝炎是指某些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而引起的疾病。也叫中毒性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50%的患者在用药后的2—8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皮肤骚痒、黄疸、皮疹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等。经及时有效地治疗,急性者1—3月可恢复。如延误治疗,转变成慢性者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而死亡。

我们为患者作了一系列的检查。其肝功能化验的结果远远高出了正常范围。该患者之所以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在服用抗结核药前没有检查肝功能,不知以前的肝脏情况是否正常;其二,在服药期间还在饮酒,这是服用药物的大忌,酒精本身就刺激肝脏,加上抗结核病药物的双重作用,肝脏更易受损;其三,服药20天后就有身体不适而没有及时停药和采取有效的治疗。

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治疗不到一个月,他的黄疸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夫妻俩脸上也“由阴转晴”了。

那么,如何正确利用抗结核药,让它既能有效地治病又要把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呢?

首先,在服药期间一定要戒掉烟酒。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休息。但也不能一味躺在床上,如无咯血,就应适当地做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饮食上多进一些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如麦片、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

第二,要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第三,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这是避免肝损害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有肝病史(乙肝、丙肝等)、饮洒史、营养不良、年龄大于60岁的人尤其应该注意,因为这些人的肝脏更容易受到损害。

第四,一旦出现厌油、恶心、乏力、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并由医生决定药物的取舍、配伍和剂量大小,在保护肝脏的基础上合理治疗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