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非典病毒可借空气传播25米

时间
2003-11-25

SARS病毒可借空气传播25米最新发现的SARS的一种传播途径,急需被公众尽快认识

大洋网2003年11月23日讯 最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共同完成的一项SARS病毒传播途径研究,揭示除公认的三种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分泌物通过手传播,以及密切接触传播)外,SARS病毒还存在第四种传播途径,即通过空气污染物气溶胶颗粒这一载体,在空气中作中距离传播。

与以前认为SARS病毒只能近距离传播不同,研究发现,依靠新的传播途径,病毒至少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5米。这一研究课题是从5月开始的。课题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宁对《?望东方》说:SARS病毒第四种传播途径的发现,有助于解释香港、广州、北京等地一些在短时间内SARS病毒急速蔓延、SARS人数迅猛上升的实际案例,对于全面切断SARS病毒传播途径提供了科学指导。

6月,研究人员分三批在中日友好医院SARS病人重症病房(ICU)的污染区进行了采样,其中第一批(6月8日)和第二批(6月18日)均直接在病人近距离内采集空气样瓶,第三批样品采集(6月26日)的是ICU污染区走廊两端尽头两台立式空调机的冷凝水,以及其中一台空调机的过滤网。

段宁对《?望东方》说,样品检测全部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主要在P3实验室进行。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就检测SARS病毒推荐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细胞培养技术对三批样品进行检测。首先用RT-PCR技术检测,结果发现大量阳性。随后用细胞培养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检测,部分样品在接种3天后出现细胞病变,对其余的样品则进行盲传。对细胞培养出的阳性样品用RT-PCR鉴定,进一步证实了细胞的可靠性。在总共48个样品中,空调机Ⅱ冷凝水样品在所用检测中均呈阴性,这可能是由于这份样品取样的冷凝水盛放容器刚消过毒的原因。除此之外的47个样品中,RT-PCR技术检出阳性的有23个,细胞培养检测出的高达46个。

从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一、6月26日从空调机取样时仅有1名病人,其距离空调机Ⅰ的距离为28.8米,如此计算则SARS病毒在空气中至少可以传播28.8米。考虑到6月18日至6月25日污染区内住了5名病人,其散发的病毒可能在空调机内存活较长时间,他们距空调机I的平均距离为25.3米,如此计算则SARS病毒至少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5.3米。

二、SARS病毒在粗颗粒和细颗粒上有接近全谱的分布特征。采样头采样粒径均在空气污染物气溶胶范围之内,主要在0.43-11微米间,而SARS病毒直径在0.08-0.15微米间,即采到的样品中大部分颗粒物粒径远远大于SARS病毒本身的直径,说明SARS病毒被更大的颗粒吸附,以这些较大直径的颗粒为载体实施传播。

针对SARS病毒新的传播途径被证实的情况,研究人员提出如下防范建议:

一、开展宣传,使民众认识和重视气溶胶对SARS病毒的传播作用。气溶胶如可吸入颗粒物PM10(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以及PM2.5易进入人体并达到呼吸系统深部,也可以通过眼睛角膜等部位进入人体。由于气溶胶细颗粒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传播距离更远,因此与粒径较大且容易沉降的近距离飞沫相比较,在某些情形下更易造成感染,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二、在SARS流行期间对医院、火车站、飞机场等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尤其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溶胶的控制,切断SARS病毒的这一传播途径。

三、抓紧研究和试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生物安全预警系统。围绕这一系统的研制,开发我国从环境角度俘获、检测生物病毒的技术和方法,反生物恐怖的技术、快速反应机制等,探索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环保工作中推广这些技术和方法的途径。

四、加强SARS病毒通过空气环境传播的研究,例如传播SARS病毒的颗粒物的粒径和物化性质分布、确定其来源和相应控制措施,以及SARS病毒在空气环境中传播的机制,其浓度的消减增长及其原因等。毕竟,人们对SARS尚未完全了解。毕竟,SARS重来的可能时时存在。(《?望东方》记者秦杰、邹声文) (编辑:子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