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劣迹斑斑 多方出击提早预防

时间
2003-08-20

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问题日益突出,美国最近流行的西尼罗河病毒感染事件受到关注,其病毒通过蚊子传播,鸟类和鳄鱼体内均发现这种病毒;卫生部刚刚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的竟是狂犬病。解放军302医院专家刘士敬博士指出,人们在饲养宠物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同时,必须防止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确保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指出,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知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有200多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实际上人畜共患病也许还不止这个数,目前还有不少人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还没有完全清楚,如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等。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养猫的数量大增,感染弓形虫病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地区高达80%以上;美国人饲养的冈比亚大鼠已经造成了猴痘病毒的传播。

人畜共患疾病多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把人畜共患疾病分成五大类。

1.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狂犬病便是这类疾病的代表。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狗,其次是猫,另外,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都可传播狂犬病“鸡瘟”又称“新城疫”,不仅是鸡类和鸟类常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类也可以感染而出现严重的结膜炎。猴痘病毒主要寄生在猴子身上,有时其他宠物也可携带,一旦感染人类,可以发生热性传染病,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特殊的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和脓疱,类似天花。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近年来多见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鼠类。该病发病急骤,症状剧烈,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及肾脏损害为主,抢救不及时,也会引起死亡。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孽根之一,这种病毒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可以通过粪便、空气和接触感染,婴儿一旦患病,死亡率较高。

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还有口蹄疫;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热病;埃博拉、登革热;森林脑炎、乙脑等病毒性脑炎。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的种类繁多,较难诊治,预防起来也较困难。

2.由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形体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抗菌药物可以杀灭。如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引起是一种恶性流行性人畜共患疾病,本病发病以突然发热、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鹦鹉热又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家中饲养鹦鹉等鸟类应该十分注意,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3.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如结核病不仅可以由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也可能由犬、猫等动物传染给人类,人类或动物可以通过痰液和唾液排出大量结核杆菌,被这些液体污染的空气尘埃就成为传播结核的媒介。沙门氏菌病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性疾病,患病动物或是被病菌污染的食物(乳、蛋、肉等)都是传播源,严重的败血症和肠炎是本病的特征。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疾病。本病以食草类动物多发,城镇皮毛加工点往往是本病的隐患之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动物一旦咬伤人类,伤口往往为病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被动物咬伤,不仅要注射狂犬病疫苗,还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

另外较为常见的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回归热等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都是各种家禽和鼠类。

4.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人与宠物一旦感染这类疾病,根治较为困难,如皮肤真菌病(癣)、曲霉菌、放线菌、隐球菌病等。

5.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这是一类较为复杂的人与宠物共患疾病,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以及昆虫等,由于其病原不同,其形体、传播途径、寄生的对象、发病症状等均有所不同,一般可被杀虫药物杀灭,如弓形虫、血吸虫、旋毛虫、绦虫等。

多方出击提早预防

刘博士指出,防止人畜共患疾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对狂犬病高危人群定时使用狂犬疫苗,同时给犬每半年注射一次狂犬病灭活菌等。对已受传染病威胁,已处于潜伏期、发病者必须进行被动免疫接种。

消毒、杀虫、灭鼠。值得注意的是,灭鼠对于防止传染病流行,意义非常重大,灭鼠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工具捕杀,如关、夹、扣、套等,药物灭鼠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平衡等问题,不主张使用。

与宠物“亲密有间”。平常和动物接触要有分寸,不少动物体内潜藏有各种病毒和有害的细菌,可以通过和人体的密切接触,如亲吻、抚摸、共寝等传播给人类,许多动物携带病毒并不发病,可是病毒一旦传给人类,就有可能发病。

对于患病动物和可疑患病动物应加强管理,进行房舍隔离,严密消毒(用具、饲料、粪便等等),严防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相互接触。

不要滥食野味。不少从深山老林中捕捉到的野生动物,身体中很有可能潜藏有不知名的病毒,一旦误食含有病毒的野味,很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