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卫应急专家的黄埔军校

时间
2003-08-26

(一)

CFETP是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英文缩写,它是我国首次将国际上训练过数以千计优秀现场流行病学专家的FETP项目(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本土化。它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每年各以20万美元支持的培训项目,担任教员的外籍专家分别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CDC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授课的国内专家更涉及多部门、多学科。项目开始于2001年10月。在卫生部领导、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承办下,迄今分两期接收了20名年轻有为的学员。训练他们的教师是两倍于他们人数的中外籍专家。

FETP最早起源于美国1951年建立的流行病学服务项目,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培训项目最大特点是边干边学,因而CFETP学员的两年培训期内,仅安排两个月学习核心课程,余下22个月几乎全部为现场实践。CFETP在全国5个省份建立了5个作为培训现场的基地,广东即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河源市某医院8名医护人员感染非典型肺炎报告时,培训现场的学员立即参与了多学科专家的现场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提起CFETP学员在与SARS战斗中的表现,该项目执行主任、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自豪地说,在应对SARS这场考试中,他们都交了合格的考卷。

(二)

CFETP给每位学员提供了这样一个练兵场:在一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让你作指挥员,其他几位学员为你作助手。

罗会明,一期学员,参训前任广东省CDC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此次全面参与了从河源市、中山市直至广州市的疫情调查与控制,并负责起草了全国第一份非典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疫情防控制技术方案等。回顾最初广东疫情迅速控制的经历,罗会明说,在传染病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查明疾病的传播途径尤其重要,因为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就是最有效控制疫情的方法。

围绕SARS传播途径的查找,学员们在老师曾光的策划下从多方面入手。二期学员殷文武、莫建军二人都是在春节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曾光电话的,当时他们一个在黑龙江,一个在广西。抵达广州后,他们同当地CDC专业人员一起,对3家医院2001年2月以来所有相关病例一一筛查,搜寻有无与本次非典相符合的病例。筛查5500多份病案后发现,本次非典与以往任何病例都不相同,是一种全新的疾病。

谢淑云、李勤是一期学员中仅有的两位女性。在此次SARS蔓延中,她们分别带领两个课题组,对北京地区发生的两起重大SARS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追踪调研。调研分别以两位因慢性病就医的高龄发热病人于医院引发SARS传播为线索,采用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了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调查人数涉及近500人。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她们理清了数十名患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传播链关系,获得了相同而重要的发现——所有的感染者都与症状期病人有过密切接触,而与SARS潜伏期病人有过接触的人无一被传染,从而得出了SARS潜伏期无传染性的结论。

(三)

在曾光的带领下,自4月15日起学员曲书泉、郝爱华、雷杰、李群、宋铁便加入了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成为北京非典联合专家组疫情分析组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在现场工作期间,他们每日对北京报告的疫情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给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小组指挥部。

在疫情最严峻的日子里,一期学员欧剑明主动请缨到北京基层防疫部门,以现场流行病学特有的视角观察基层工作。他发现,基层人员为严防疫情而对隔离圈的划定过大。于是他从某郊区5000多名被隔离者中随机抽出1000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仅有24人发病。分析发现,患者全部为与非典症状期病人密切接触者。经进一步调查后,小欧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结论是,只有与症状期病人密切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医学观察的人群应限定在这个范围。以此计算,应隔离者人数仅是已被隔离者人数的1/3。小欧的重要发现,为其后我国制订今冬明春SARS防治方案提供了依据。

(四)

在突发公卫事件中能独立组织工作及能与新闻媒介和大众进行沟通,是CFETP学员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期学员倪大新即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位:对全国医务人员进行防治SARS培训,他担任教员,传授现场工作经验;进行现场督导,他作为国务院督查组成员,奔赴当时疫情较重的内蒙古,在当地,他不仅为SARS防治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还向媒体讲解如何科学防治SARS,稳定群众不安的情绪。二期学员王定明,4月24日午夜在中国CDC应急办接到浙江省的疫情报告后,迅速做好奔赴现场调查的系列准备,次日中午,在飞抵浙江直奔现场的中国CDC专家组中,王定明就侧身其中……

采访CFETP学员,记者感到了极大的振奋———一批年轻而出色的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正从这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