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一:20世纪免疫学的发展

时间
2003-11-25

免疫学是在19世纪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免疫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化学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09年德国药物学家艾利希(1854—1915)研制成功一种有机砷制剂—606药物,能够有效地杀死梅毒螺旋体,从而使梅毒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0年代末,德国又合成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扑疟喹咛”和“阿的平”,后又合成了能杀死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的各种磺胺类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抗生素的发现是医学方面的重大成就。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研制成功能够有效地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的青霉素,但直到40年代,才在临床上应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蔓延。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1888—1974)又提取成功链霉素,使结核病得到有效的治疗。1947年以后,又相继发现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当免疫学在20世纪诞生后,人类由天花疫苗推而广之,更加清晰地确认了疫苗的工作原理:将一个存活的病毒减毒后,注射进健康的人体,引发一次极轻微的此种疾病,唤醒调集人体中自然的抵抗力,从而对此病毒产生免疫。后来,威胁人类生命的许多疾病通过疫苗接种法得以预防或根除。

肺结核,当它横行时被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肖邦、托尔斯泰皆死于肺结核病。在无法治愈肺结核的年代,为了减轻病人肺部的压力,甚至需要将人的肋骨生生地摘除。19世纪,德国“细菌学之父”赫德经过272次实验,成功地培养出了导致结核病的微生物。随后,为了对付这种微生物,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整整研究了15年,一种含有稀薄活性肺结核细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终于在1921年问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时,全世界已有两亿多人注射了这种抵抗肺结核病的疫苗。

小儿麻痹症,医学界称之为脊髓灰质炎,是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后的瘟疫。其发病高峰期,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近10万人的发病率。美国索尔克医生在国家小儿麻痹基金会的扶持下,用了近9年的时间,于1955年成功地研制出了灭过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索尔克医生让自己成为第一个接受疫苗接种的人。他说:“我把这看做是一种典礼和象征。”疫苗被索尔克医生的身体证明是安全而有效的。紧接着,全世界几百万的儿童开始排队等候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索尔克氏疫苗”。

至于天花,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这种可怕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只有四个实验室中保存着天花病毒以备不时之需。1823年,詹纳去世,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向母亲、孩子和人民的恩人致敬。人类的敬意表达着一个持之以恒的梦想:让生命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威胁人类生命的癌症、艾滋病也会像天花、肺结核等顽症一样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