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医药沟通世界的平台

时间
2004-08-09

搭建中医药沟通世界的平台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宋坪来自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出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轰动,她们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把西方音乐元素融于东方音乐,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她们为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搭建了平台。同理,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我们能不能找到类似的方法,为中医药沟通世界也同样搭建一个平台呢?建国以来,我们老一辈的医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使中医药已经走出了国门,不管是在美国繁华的曼哈顿地区,还是在欧洲宁静的小乡村,都能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同时我们也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到中国来学习中医药文化。但是我们在和国外的医学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沟通的困难。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由于中医学深奥的理论,很难被西方人民理解,甚至造成他们的误解。所以在某些国家,中医药被划为巫医行列。因此,为中医药搭建一个沟通世界的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取类比象。我在欧洲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认识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的中医课程在当地很受欢迎。他经常用一些自然界中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来形象地比喻中医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每次他解释人的脉象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就会形象地说,这就像山林中一条小溪,在春天只有潺潺的流水,到了夏天就成了湍急的小河。他用竹子来形象地比喻涩脉那种不畅通的感觉。我很惊讶于他的联想。回来翻翻书,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描绘中医学中的术语。比如说我们在治疗便秘时,会加入一些肺经的药物,这叫“提壶揭盖”。我们形容湿和热交结在一起,就说“湿热相和,如油入面”。形容热病之后的状态,“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形象而贴切的比喻,让人过目不忘。我们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与国外的专家、学者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以皮肤科的两种疾病作为例子,向大家介绍一下取类比象法。我的这两个例子,来自于我们在“第十一届世界皮肤科大会”上的专题发言。我们先来看一下银屑病的辨证施治。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通常将银屑病分为血热、血燥、血虚、血瘀四种证型。但是血热、血燥,西方学者听不懂。我们就把中医证型、银屑病皮肤损害的特点与自然界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请看:对于血热证,银屑病血热证的皮损特点是红、灼热、皮疹不断增多,这让我们联想到越烧越旺的火焰,我们就用火来比喻血热证的皮肤损害,治疗上我们要用一些清热凉血中药,我们就用冰来比喻这种清热凉血的法则,火遇到冰会熄灭,血热证的皮损经过清热凉血的方法治疗,也会很快好转;

对于血燥证,银屑病血燥证的皮损特点是干燥、坚硬、龟裂,这会让我们联想到干枯的树枝,治疗上要以养阴润燥的药物来治疗阴虚血燥证,我们就把它比喻成给干枯的树浇水,枯树会变成茂盛的大树;

对于血虚证,它的皮损特点是淡淡的颜色,疏松的鳞屑,就像沙漠中干燥而疏松的砂子,如果给沙漠以养分和水,沙漠会变成绿洲,如果给血虚证的患者养血治疗,皮损也会慢慢改善;

血瘀证的皮损特点是暗红的颜色、顽固而坚硬的皮疹,这让我们联想到小河中的石头,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就象我们搬开小河中的石头,流淌不畅的小溪就会成为温柔、静寂的小河。同样,谈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在进行期患者高热神昏,就像一团火焰;亚急性期,潮热低热,就像余烟未熄;慢性期,患者乏力疲倦,就像燃烧后的灰烬,一片疮痍。我们用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来介绍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虽然有它的限局性,但是它能生动地传递信息,能够建立一个与西方学者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深入浅出地传播中医药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西方文化和传统东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也是中西医学交流与合作的契机。抓住这个机遇,搭建一个中医药沟通世界的平台,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取类比象,只是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到的一种方法。搭建这个平台,需要众多医学前辈,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群策群力,才能把我们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向全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就像茶,清香与甘冽;西医文化,就像咖啡,浓厚与甜美。我们愿茶和咖啡,同杯飘香;我们愿奥林匹克圣火,在龙的传人手中,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