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会诊:中医人才是否“西化”严重

时间
2004-12-01

黎镇华:青年中医确实难当

中医人才流失,主要是青年中医人才流失。患者对青年中医的冷落,也是青年中医改行、流失的重要原因。

尽管中医药在我国有巩固的群众基础,可是这与青年中医似乎无缘。老百姓历来相信“老医少儒”,现在也毫无改变。青年中医坐诊,坐冷板凳的时候居多,很少有人来看病。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坐冷板凳的日子很难熬啊!在计划经济时代,不管你看病多少,还有工资发。而今,工资和效益挂钩,即使你有耐心坐冷板凳,也不会甘心喝西北风吧。在坐冷板凳期间,青年中医都会有激烈的思想斗争,都会努力寻找出路。有的争取进修,有的考研,有的改行当西医,有的被提拔搞行政,有的下海。

长期坚持在基层临床一线的中医,是最宝贵的中医人才。他们的学术见解往往难以发表,挫伤了他们钻研和传播中医科学的积极性。这从本质上说,也是中医人才的一种流失。

胡汉屏:中医教育必须改革

近些年来,中医教学与临床之间的空隙加大,相互之间各不联系,一个强调整体观念的连贯医学,被人为地细化分割成许多块块。在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中只短短修学几年,其间西医课程又占去不少时间。结果导致中医系的毕业生不识中药,中药系的不懂中医理论,针灸系的只管针灸,推拿的只知道推拿八法。这样的学生能算中医吗?靠他们能振兴中医吗?所以,医学生教育问题是中医振兴的根本。

杨俏田:“废医存药”人才贬值

废医存药的战略模式,使中医药人才身价大跌。中医药之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独立于世界传统药物之林,关键在于中医药使用必须有完善的中医理论指导。但近些年来,中药新药开发出现废医存药倾向。表现在临床上西学中人才的辨病使用中成药、中药材质量的下降、科研领域一味开展单味中药专治某种疾病的研究等,致使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科研经费几乎100%地投入到植物研究和按病名对中药进行提取开发上。加上不懂中药的医生,不辨证使用中成药,造成严重后果,如龙胆泻肝丸一案,没有认识到“药之害在医不在药”,造成中医药贬值。

中医医院“西化”导致中医药人才“西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为了生存,众多中医院的办院方向扭曲,在服务定位、科室设置、人才培养、特色培育上,盲目效仿综合医院,使中医院不再姓“中”,中医特色优势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