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

时间
2004-05-13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县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公元1522-1619年)年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明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很快得到发展,手工业、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普遍发生,这种新的形势必然有力地推动医学的发展。明代在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医学界名家迭出,著述丰富,在众多著作中,尤以《赤水玄珠全集》显得颇具风采,其作者就是“新都之巨阀穷檐、三吴之显贵隐约、糜不饮其汤液而称有喜”的孙一奎。

孙一奎天资丰厚,年幼时即聪慧过人。小时候学《易经》,只经塾师稍事点拨,竟能了然,昭明大义。他的老师也对他的天资之厚感到惊奇。而后,学习儒业很有收获。但嘉靖以后,朝中奸佞当道,闭塞贤路。朝廷的腐败使弃仕途而转医者大量出现,同时孙一奎也清楚地看到父辈苦苦攻读,却身体疲惫而更加虚弱,以及仕途的艰辛,从而使他萌发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念头。一次至括苍(今浙江丽水东南)看望哥哥,遇到仙人传授神秘方书,读后顿时觉得领悟很多,医疗实践中多能收到效果,于是立志舍儒从医。

开始学医时,孙一奎苦读医籍,不论寒暑,都十分专注。上至《灵枢》、《素问》、《难经》,下及古今名家,无所不及,对儒、释、道三教经典中与医学有关的部分也无不猎及。研习三年之后,他觉得呆在一个小地方,眼光比较狭窄,不如多方求教,才能扩大视野,于是决心离家远游,寻师求教。他的足迹踏遍江南,一边行医,一边寻求有识之士,博采众长,不拘门户,凡遇高明的人就虚心而尊敬地来到他跟前,和他探求医理。后来曾随徽州黟人黄古潭先生学习。古潭先生治病常有超常见解,孙一奎凡是遇到疑难的病证,都会向他请教,对临床中一时不能下诊断而犹豫不决的,决不轻易放过。一次,一奎的弟弟外出旅行,路上感受热邪,加上过于疲劳,突发左胁痛,痛处皮肤色红而且出现水泡疮,医生断为肝经郁火,用泻肝的常用方剂给他服用,病痛反而加重,孙一奎心里不明白,于是带他弟弟前去询问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对他讲明医理,弃苦寒之品不用,以免引起燥邪资生的弊端,而纯用甘寒药物,重用瓜蒌,加粉草、红花,一剂而愈。黄古潭的高超医术,使孙一奎在医理和临证诊疗上受惠不浅。

经过三十年的勤求博采,刻苦钻研,孙一奎耳目渐广,经验渐丰,终于达到了理论上“镜莹于中”,实践上“投剂辄效”的境界。其医术已有非常的造诣,为人决断死生多能应验。临证投剂常常使顽固的疾病治愈,从此医名显赫,名士显宦争相交往。期间诊余之时,先后著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后来合称为《赤水玄珠全集》。

“赤水玄珠”之名,取之于象罔得珠故事。《庄子·天地》载:黄帝出游到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回来后,发现他的玄珠遗失了,于是先后派知、离朱和喫诟等人去寻找,都没有得到。黄帝又指派象罔去,象罔找到了。象罔为虚拟人物,亦作罔象,意思是似有而无,即不在意的意思,以不在意故能独得玄珠。《赤水玄珠全集》对后世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给后学医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孙一奎在学术上,融汇儒、释、道三教的理论,深研《内》《难》,兼采前贤的长处,在命门、三焦、相火等问题的研究上颇多建树,尤其以太极之说演绎医理,首创“命门肾间动气说”,为肾命学说的深入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其“三焦为气母,有经无形,总只一而已”之说,也得到后世医家的赞许。孙一奎明辨“正火”、“邪火”,严格把相火与五志淫火区别开来,使虚损诸疾的治疗原则得到了匡正与补充。对其宗师朱丹溪“阴常不足阳有余论”进行了诚恳的批评,这种严肃的科学态度是十分可贵的。孙一奎在临床上精思明证,诊病精确,倡不执方说,治疗疾病多巧发而奇中。他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极深远的影响。综观其《赤水玄珠全集》,孙一奎既荟萃了前贤各家的精粹,又善于在临床上采用各家之长,从他的学术特点看,很难把他归属于哪一个学派。他是一个积极反对分别学派的学者,在“列张、刘、李、朱、滑六名师小传”中,他根据诸师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他们的贡献做出了正确的评价,他说:“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足’之谭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矣。”由此可见,孙一奎善采诸家之长,反对标榜门户,恪守一家之言,其学术观点无不包涵着历代前贤的学术精华,真可谓是百脉一宗了。

但是,孙一奎所处的时代,正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笃信道教而不能自拔的时代,所以道家对他的影响最深。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必然要夹杂一些荒诞的内容,如《赤水玄珠·虚怯虚损痨瘵门》中所述的“方外还丹”“环丹秘要论”及取“红铅”,取“梅子”等诸法,实为道家用以惑人的谬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说:“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殊非正道。”“遂为全书之大瑕”。另外《孙氏医案》中也有多笔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傍文多于正论,亦为冗漫,盖大意主于标榜医名,而不主于发挥医理。”这些不当之处,就全书来看仅是支流、末节而已,丝毫不影响孙一奎杂病大家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