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红斑

时间
2008-12-01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可与感染细菌、病毒(特别是单纯泡疹病毒)、酶菌、原虫有关,也可由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妥类、水杨酸盐类及生物制品致病,还有人与寒冷有关。

多形红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近几年来,本病与单纯疱疹病毒的关系颇引人瞩目。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红斑病人是由疱疹病毒所致,并已通过试验予以证实,即用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进行皮内注射后,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某些病例往往是磺胺制剂、解热止痛药、镇静安眠药剂、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药疹;有的病人的发病与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慢性附件炎等有关;有些是体内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象风湿热、伤寒、波浪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肉芽肿及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伴发多形红斑;部分患者的发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鱼肉、蛋等之后引起的;还有相当数目病列之原因仍难于查明。

多形红斑常发生于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有低热、头痛、四肢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可同时或发病之前易患单纯疱疹或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好发于面颈部及四肢远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呈红斑、斑丘疹、水疱、大疱、紫斑有风团等,但以斑丘疹和红斑为最常见。典型损害色泽为内紫外红,中央可出现水疱。外观甚奇特,个个皮疹境界清楚,宛以靶状形态,此乃所谓虹膜样皮损。见到这样皮疹,对诊断有帮助。患处搔痒或轻度疼痛和灼热感。发病期中、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自限,皮损约经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复发。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尚可见到两种特殊类型,即寒冷型多形红斑和斯蒂芬斯一约翰逊综合征。

寒冷型多形红斑:本型以女性青年占多数,均在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惯发于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红色丘疹或紫颜色血疱,大小约米粒至绿豆大,间也可见虹膜样损害,患者有时轻度肿胀,手足冰冷,似冻疮样的改变。自觉作痒、遇暖尤剧。此起彼落,愈后留有暗红色素斑。

斯蒂芬斯-约翰逊综合征,又名恶性大疱型多形红斑。本型可视为多形红斑重症型。其常见原因是由药物引起的。该型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皮疹全身各处皆可被侵犯,但以颜面、手足尤其剧烈。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处粘膜受累者屡见不鲜,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综合征的一个早期症状,几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见该部粘膜有损害。皮疹表现为红斑、紫斑、水疱、大疱、血疱、糜烂及结痂。损害常迅速扩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尼氏征为阴性。患者常伴有头痛、疲乏、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毒血症性衰竭。有时还可全并细菌感染,而死于肺炎或败血症,该综合征病程较长,约3~6周方能痊愈。

根据本病的多形皮疹和好发部位不难诊断。但应与冻疮、药疹(多形红斑形)、疱疹样皮炎等病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抗过敏治疗。轻症病例给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内服。重症病例给以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同时,应注意控制感染。

寒冷性多形红斑是由“寒”致“瘀”。寒冷使血管收缩,局部血液流速减慢,血循环中异常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及冷凝素增加,其自身及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使血液变稠、变粘滞,并在血管内凝聚而沉淀,又加重血流障碍,损伤血管壁而出现病变。故治疗此型多形红斑当以活血化瘀为先。

本病称本病为“雁疮”、“寒疮”与“猪眼疮”等。中医认为或是风寒之邪,郁于肌肤致邪外来,湿热阻络,气血淤滞,郁久化热,溢于肌肤;或内有蕴湿,复感风热之邪,风湿热之邪搏于肌表所致;或因禀性不耐,毒热内功;或毒热与湿热互结而发。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58例,其中痊愈56例,92例。多在服药5~6剂见效,15剂左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