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时间
2008-12-01

本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为负责心脏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或堵塞,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甚则完全断绝,致使心肌营养缺乏乃致坏死,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其他造成管腔狭窄的原因如冠状动脉痉挛等,也可产生类似的临床表现,故而将其总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为痛的部位在胸骨后中部或1/3处,可向左肩背、左上臂放射;其不典型者则可痛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胸部等处。痛的性质以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烧灼感为主,而以胸闷为主诉者更非鲜见。痛的时间大都在发作时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因剧烈运动、上楼、负重或情绪激动、喜怒过度及寒冷、饱餐后等诱发。心肌梗塞常见有突然、剧烈、频繁、持续时间较原来延长的心绞痛,原常用药物又不能令其缓解,疼痛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心跳过缓或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性改变。血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反映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的各种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所见,而以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的年龄、高血压、血脂增高等因素作为辅助依据。心电图仍为临床检查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心绞痛患者可有心电图S—T段的压低,心肌梗塞患者可有动态的心电图S—T段及T波的特征性变化和病理性Q波。必要时可作心电图负荷试验,如双倍二级梯试验、踏板试验和蹬车试验。其他检查冠心病方法还有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心机能图、动态心电图等。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属创伤性检查,且带有一定危险性,尽管它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目前尚不能作为一般冠心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而广泛应用。

本病治疗原则主要是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采用扩血管药物抗心绞痛,积极治疗各种能加重心绞痛的疾病,对患者从精神、生活和工作安排及饮食各方面给予指导、关心。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为“心病”、“真心病”。主要由气滞血瘀,血脉瘀阻而致不通则痛。六淫寒邪所侵,以致寒凝脉墙,拘急收引;饮食不慎,膏梁厚味,变生痰湿,痰湿侵犯,占据清旷之区;或痰热灼络,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等,均可导致成瘀发病。七情内伤,气机郁滞,血瘀阻于胸,亦会致胸痹胸痛。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680例,其中伴有心绞痛者1230例,显效率为82.5%,总有效率100%,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90%。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越长其疗效越显著,在心电图方面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