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时间
2008-12-01

三叉神经痛系指在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多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疼痛分布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供应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疼痛趋向反复发作和缓解,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在发作期,出现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如刀割、钻刺、火灼,阵痛持续时间仅数秒,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突然出现的剧痛常反射性地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搐,以及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发作期涉及面、颌或舌运动的说话、吞咽,刷牙、洗脸、甚至微风拂面皆可诱致阵痛。在疲劳或紧张时发作较频,随病程进展,大多数发作越来越剧烈,缓解期越来越短。

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为1、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感觉核的异常放电2、丘脑损害;3、解剖结构异常、血管畸形、骨孔区骨膜炎症,动脉硬化等造成三叉神经感觉根或半月节或三叉神经周围支受到压迫或损害发生脱髓鞘性变,使得神经冲动发生“短路”;4、上下颌骨的病理性骨腔;5、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外感风寒,内生虚火,风火寒痰客于三阳经筋,使痰血瘀阻,气血凝滞,发作疼痛。

本病的诊断可根据疼痛的典型分布和性质,结合起病年龄,不难作出诊断。病理检查无异常发现。

现代医学对本病还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应用止痛剂、镇静剂以及无水酒精封闭、手术等治疗措施。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头痛”、“偏头风”、“脑风”范畴。中医认为感受风毒之邪,循经络而上犯巅顶,阻遏清阳之气,;络道不通,气血凝滞而不行;又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脑髓脉络失于滋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升动太过,盛旋于上;或情志不和,郁怒伤肝,气郁化火,上犯巅顶所致。临床治疗时先分清外感与内伤,其次再辨虚实。外感面痛,起痛突然,痛势剧烈,但外邪一去常痛止如常,多属实证,治法以疏风清热散寒为主。内伤面痛,起病缓慢,痛势较轻,不易速去,遇劳常发,多属虚证,治法以扶正为主。亦有按经络循行路线和疼痛部位酌加引经药物。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315例,痊愈(服药痛治,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293例;显效(疼痛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时间缩短)13例;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9例。总有效率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