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跳动——面肌抽搐的治疗

时间
2008-12-01

面肌抽搐是中老年人常遇到的面部疾病,多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跳动,有如“挤眉弄眼”,紧张时诱发跳动发作,跳动可突然发生,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大部分患者的跳动是发作性的,发作后可自然缓解,持续数月或数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频率增加,缓解期越来越短,甚至每天发作多次,抽搐的范围也会扩大。

面肌抽搐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多指由肿瘤等因素刺激面神经引发的疼痛,可以通过CT、MRI等检查明确。而多数患者为原发性的,一般的检查多为正常,但通过尸体解剖和手术探察,发现原发性面肌抽搐的“元凶”在面神经根进入脑干段周围的微小血管。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的原因,是由于脑干随年龄的增长而下移,加之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相应移位或延长,在面神经进入脑干段的部位接触,产生搏动性压迫。

近年来对原发性面肌抽搐的诊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除了传统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和肉毒素注射治疗外,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副作用过大的患者,可进行三维断层成像血管显影术(MRTA)等检查,寻找致病血管。怀疑有血管压迫者,可考虑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手术。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针对病因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将压迫在面神经根部的小血管隔开,术后90%的患者抽搐可以缓解,较少复发。该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反应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