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时间
2008-12-02

腹泻就是俗称的“拉肚子”,它的症状是大便次数、数量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本病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感染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腹泻,受凉或饮食不当也会引起泄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夏秋季节为多见。腹泻轻症一般预后良好,重症腹泻、重症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小儿合并腹泻则预后较差,并有一定的病死率。腹泻中医称为泄泻,包括了西医所称的各种细菌、病毒而致的肠炎及消化不良。

[主要症状]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质变稀,常伴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轻症腹泻,一般每日便次在10次以内,精神尚可,能进食,少呕恶;重症者,暴泻便次达10余次或几十次,病程迁延不愈,小便短少,甚至无尿,或四肢不温,大便清冷。

中医根据导致小儿腹泻的不同病因,将泄泻分为多种类型:伤食泻是指小儿肚子胀满疼痛,腹痛时想大便,腹泻后疼痛减轻,大便酸臭或如臭鸡蛋气味,夹有食物残渣或乳块,嗳腐呕吐,不想吃饭,甚至拒食,矢气臭秽,夜间睡眠时翻滚不安。因受寒凉而引起的风寒泻,可以见到大便清稀,泡沫多,气味不显著,大便颜色淡黄,可以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响,并伴有疼痛,有的小儿还兼有恶寒发热,或鼻塞、肢体酸痛。夏天感染细菌所致的泄泻往往是湿热泻,腹泻来势急迫,大便稀薄,像水样,颜色深黄,气味臭,或夹粘液,肛门灼热,腹痛阵哭,食欲不振,或发热烦闹,口渴喜饮,小便黄少。秋冬季节感染病毒时,大便往往清稀或溏薄不成形,泻下清冷或完谷不化,腹痛喜暖,手足不温,不发热,这是风寒证;部分小儿体质比较弱,泄泻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夹有不消化乳食,食后欲泻,多食多泻,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消瘦,属中医的脾虚泻。如果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淡白,精神委靡,睡时露睛,是脾肾阳虚泻。重症泄泻的小儿见到泻下无度,质稀如水,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囟门凹陷,啼哭无泪,精神委靡或虚烦不宁,口渴引饮,齿干唇红,是伤阴泻。而久泻或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或青灰,神怯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肤出冷汗,则是伤阳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