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后的香港中医药(三)

时间
2008-12-02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在基本法指引下,为香港中医药业发展开辟新天地!政府立法确认中医的合法地位,三间大学均建立五年全日制中医课程,培育正规中医人才,有百多年历史的东华医院,新建立四间中医门诊部,推广中医治疗;香港赛马会更拨五亿港元协助中药科研……,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配套不完善的情况,距离香港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的伟大理想,仍有一段距离,本文试回顾及展望之。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以下简称该所),成立于1976年,先后由张雄谋、杨显荣、张树庭、毕培曦等教授担任所长,现任主席为梁秉中教授。该所為本港中藥研究的先鋒。

2000年1月,為響應董建華特首於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中醫中藥中心,把中藥研究中心擴展為中醫中藥研究所,並凝聚了醫學院、理學院及工程學院的150多名專才,全面地加速中醫藥研究的發展。

該所的使命是利用「實證為據」的科學方法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包括藥物鑑證、品質控制、安全保證、臨床實驗、中藥開發、資訊和普及教育等多項工作,並以臨床研究帶動,為中醫藥療效作科學評價,增強中醫藥的認受程度、促進中西醫藥交流及本地業界的發展,並確立中醫藥的國際地位,協助其走向產業化及國際化的道路。

中醫中藥研究所下設六個小組,並成立管理委員會,主席是梁秉中教授,協調各項工作,包括臨床研究組(中醫中藥臨床研究中心)、中藥標準與安全研究組、天然產物組、中藥開發組、資訊組、普及教育組。

該所研究人員相信中西醫藥是互相補足的,所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西方醫療仍未有解決良方的範疇上,包括病毒感染、失調、慢性疾病、敏感及治未病等。現在正進行或計劃的有關臨床研究計劃共四十多項。此外,亦有一系列有關鑑證、安全及品質控制等實驗,加以配合。

該所的臨床研究項目有約40個:包括糖尿足潰爛,免除截肢(梁秉中教授),中醫藥減輕兒童哮喘之療效(宋銀子教授),葉下珠於乙型肝炎之療效,中醫藥於腸易激綜合症之療效(沈祖堯教授,後者與梁頌名教授合作)。

該所已開發之產品包括:蟲草兒童健肺寶、抗毒補肺湯、養心專方、凝采素、適鼻靈等。

該所於2000年至2006年,共培養博士生55人、碩士生36人,為中醫藥研究注入新血。

該所亦為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提供進修項目機構」,其進修項目別具特色,每次均由兩位中醫,兩位西醫進行講述,以促進中西醫的互相了解及合作;題目包括:做好準備,應付流感威脅,全面抵禦癌症狂魔,中西合治皮膚頑症,腸胃科──排洩失調、肝病等。

該所與中醫學院、園藝組,從2002年迄今參加每年「香港花卉展覽」,先後展示:清熱止咳中草藥,藥用花卉,食療本草,香港民間中草藥,抗流感中草藥,抗癌草藥等專題,向市民推介中醫藥知識,提高中醫藥在社會地位,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