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探索不停歇

时间
2008-12-02

当河北以岭医药集团生产的通心络胶囊等产品产值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后,集团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吴以岭仍充满情感地说:“对中医的探索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吴以岭教授主持、以岭医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岭医药落户在石家庄高新区,高新区领导对以岭医药的赞赏不绝于耳,鉴于此,记者特地前往企业进行深入了解。

开创络病理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前被公认有疗效的50余种中成药都是从活血化淤、宽胸祛痰、芳香开窍着手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1982年,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吴以岭,从南京中医学院硕士毕业后,成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一次,在给一位冠心病患者看病时,吴以岭随手写下了一剂处方:人参、绛香、赤芍、全蝎、蜈蚣、蛰虫、水蛭、冰片等。

这就是今天闻名全国的通心络处方,看似普通的处方,实际上是吴以岭多年苦苦探寻、研究络病理论的结晶。

“医生的存在价值,就是为处于病痛中的患者解除痛苦,但一名普通医生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将通心络处方变成药品,被大量患者使用。”

然而,当吴以岭拿着研究成果推开一家家企业的大门时,无一例外遭到拒绝。就在此时,一位香港客商找到了他,提出与他合作在香港注册一家中药研究机构,经费由港商负责,但条件是全部产品的知识产权归港商所有,并到国外注册。

与此同时,石家庄高新区有关领导也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留在家乡,高新区会全力支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吴以岭最终选择留在家乡。1992年2月,吴以岭辞去省中医院的工作,创办以岭医药。

吴以岭研制的通心络胶囊开辟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新途径。产品年销售额已达数亿元,一举成为国内心血管病治疗中药的主导品牌。

随后,由特色组方配伍而成的系列通络药物相继问世,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均成为市场主导品牌产品。

以创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形势不容乐观。世界天然药物市场份额年300亿美元,中国出口仅占3%~5%的市场份额,而且多以原材料出口为主,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味中成药真正打入国际市场。

吴以岭认为,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不容置疑的根本问题。为使通心络胶囊有效成分释放更充分,能更好地被吸收,药品质量更加稳定与均一,以岭医药与清华大学材料系合作,研究将超微粉技术应用于通心络胶囊的生产工艺过程,2001年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时至今日,课题已取得重大突破。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结论是:通心络超微粉技术首次明确了超微粉粒度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使动物药制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超微粉通心络胶囊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对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5.7%,心电图改善率为71.0%。

回首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吴以岭和全体以岭人始终没有停步,瞄准一个又一个新目标,继续在中医药领域前进。吴以岭说:“这一路走来,已经不是最初几个课题组、几个研究人员的孤军奋战,千百位医学专家组成了强大的科研队伍,为使中医络病理论发扬光大,为了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解除病痛,我们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