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帝的名义创造了一个“有效期”最长的医学理论

时间
2008-12-02

黄帝号轩辕氏,姬姓,一说姓公孙,为姬姓部落首领,被认为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该书共18卷,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各9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以黄帝与他的大臣们问答对话形式讲述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古代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方法。该书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但这本书并不是由黄帝所编纂,而是一本托名之作。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释生命和疾病的变化规律,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各成体系,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系全身,在精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中,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进行和谐的生命运动;认为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和外邪两个方面的力量强弱较量,如果人体正气旺盛,则虽有邪气,也不一定发病。正气虚弱,邪气就会乘虚致病;明确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对针灸治疗病症的适用范围、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中公开宣布与巫决裂:“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黄帝内经》奠定的中医药基本理论,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医药学不可动摇的理论坚石。该书在古代还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各国医学家的重视。后来还被部分节译或全译为英、法、德等文本在很多国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