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寂而死笑评中医大腕系列之三

时间
2008-12-02

中医大腕系列之三

中医热寂而死

近几年来,中医届大腕们或研讨或议案给中医学下了一个定义,中医是人文科学,或是以人文科学构建起来的自然科学。继而给7版教材定调子,在文科中招生,增加文科课程,成立人文专业或系。

中医大腕定义: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中医学有别于医学,不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学原理和中医学基础理论属于人文科学范畴。他们没有说清楚,我也没有理解明白。岂不知医学原理与医学基础理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医学是与自然科学并行的一门科学,既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不完全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他们引用《素问·著至教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来说明中医学的人文科学属性。不知天文学是人文科学,还是地理学是人文科学?

提倡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把当时影响极微根本不属于中医的“气一元论”这一“宋明理学”,堂而皇之地塞进中医教材之中。岂不知“宋明理学”的落后性与反动性不但扼杀了中国的科学萌芽,对中医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正是中医强调人文科学,忽视自然科学,才造成中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理论上没有多大进步,主要是经验的积累。

研究人文科学使用的是表象思维、形象思维方式,恰恰与中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高的要求相反。“水不涵木”,机械地套用“象”,而不究其医理、药理,正是这种表象思维造就了六味地黄丸滥用于成年人养生。“水不涵木”就是表象思维也是及其表浅与经不起推敲的。

假设人文科学是中医学中最为让他们自豪的精微物质,属阴,那么,该不该有一阳来与之对立统一?挂在嘴边的“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也不知道说给谁听的。阴乃“熵”也,是无序状态的表达,这些大腕们眼中的中医博大精深,不过是杂乱无章罢了。真正的博大精深,他们也是道不出一个然与所以然的。中医学欠缺的就是自然科学,理应增加理科课程,在理工科中招收研究生,只有依靠自然科学才能最终揭示中医学科学原理,继而发展中医。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模式不但中国的西医理应照搬,中医也应该借鉴,即取得理工学士学位作为医学与哲学博士的预科。

这些大腕们在中医届掀起人文科学浪潮,只能说明两点,一是,他们根本不通中医之理;二是,若他们通中医之理,就是别有用心。不管是哪一点,中医的命运只有一个。假如中医学只在人文科学的范畴内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个阴精“熵”就会更加无序,最终不得不热寂而死。

参考文献(均来自互联网):

1、弘扬中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科学教育 张厚奎

2、我们拿什么拯救你--中医 新 颖

3、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思考 健康中国论坛

4、中医还有药可医吗?郝光明

5、《中医基础理论》7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