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与动物保持距离

时间
2008-12-02

近几个月来,无论是来自云南、山东、北京等地的狂犬病疫情,还是来自北京等地因为吃福寿螺而发生多人感染管圆线虫病的事件,都反复向世人发出警示——

多数病原体来自动物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眷恋自然,希望与动物亲密接触或在饮食上崇尚野味。但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人畜共患病的重大威胁。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与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流行性疾病。随着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增加,人类感染罕见疾病的几率也在增大。目前已知动物传染病接近300种,其中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2002年,超过1000万人死于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20%。在已知的1400多种传染性疾病中,有60%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

人畜共患病侵袭人类由来已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畜共患病:

14世纪中期,鼠疫席卷整个欧洲,夺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

在非洲丛林中,感染了埃博拉出血热的猴子将出血热传染给人类,患者死亡率高达50%~90%。

源于灵长类动物的艾滋病病毒,已导致全球近5000万人罹患艾滋病,且染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和SARS等传染病都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人畜共患病分四类

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有近300种,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将人畜共患病分为:

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猪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鼠疫等属于细菌类的人兽共患病,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基本上可以治愈。但有些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如布氏杆菌),由于药物很难接触到致病菌,因此治疗上比较困难。

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禽流感和埃博拉出血热等,不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目前也没有有效的疫苗。

寄生虫病可分为体外和体内寄生虫病。体外寄生虫(如虱子等)感染多来自与宠物接触,体内寄生虫多通过摄入了含有寄生虫或虫卵的食物而感染,如最近发生的吃福寿螺导致管圆线虫病事件。此外,还有蛔虫、旋毛虫和血吸虫等。

其他感染性疾病指由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疾病。

传播途径有四条

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指人食用了含有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的疾病,如管圆线虫、蛔虫等。

经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如禽流感病毒等)可伴随动物或人的呼吸、咳嗽排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再通过人和动物的呼吸,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

经皮肤接触传播人类在与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可能被动物舔食或抓伤而引起感染,如狂犬病、猫抓热等。

经媒介动物传播蚊子、跳蚤、蟑螂和蝙蝠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乙型脑炎等。

预防关键:与动物保持距离

居民应主动掌握防护知识,在豢养宠物和接触动物产品时注意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科学饲养宠物。饲养宠物者要主动为宠物接种疫苗和进行定期检查,严格控制饲养量以及与动物的接触程度,最好不饲养蛇、蜥蜴等新奇的动物。

·不随意遗弃宠物。宠物的生活条件通常比较优越,一旦遭到遗弃,很容易感染病原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杜绝乱捕滥食野生动物。野生动物通常携有多种病原体,如果任意乱捕滥食,很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SARS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因此,人们到野外旅游,应杜绝乱捕滥食野生动物。

·野外活动要做好防护。涉足原始森林和湿地的探险活动或野外旅游者应采取防蚊措施,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