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研究传来春的消息

时间
2008-03-15

中广网银川11月27日消息 蒙医、藏医、维医、苗医等古老的民族医药研究,现今都在“老树发新枝”,而回族医药研究却一直处于冰封期。如何在新时期寻找回族医药的生机?昨天,回族医药研究者们集体发出了声音

今年68岁的陈卫川致力于回族医药研究40多年,可是出席专门的回族医学学科研讨会却是第一次。

昨天下午,回族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宁夏医学院召开,宁夏著名回医专家单于德、陈卫川、陈堃、杨华祥应邀出席。会场上,陈卫川激动地说:“这样的会议是对传统回族医药一次迟到的拯救,让我们这批人看到了回族医药今后发展的曙光。”

现状:宁夏注册回医数量是“零”

陈卫川名片上的职务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自治区名中医。

作为自治区回药研究的领头人,陈卫川的头衔却不能与回医“染指”,因为我国在民族医学准入这一关上并没有把回族医学列进去。所以,宁夏真正国家注册承认的回医数量是“零”。

回族医药,在宁夏一直少有人关注,600万人口中,从事专业回族医药研究的不足30人。然而,正是这20多名传承者,不放弃回族医药研究的脚步,在不断摸索中独自前行。

1995年,回药专家杨泊涛与一批研究者开办了固原地区中医研究所。这是宁夏首家民办性质的回族中医药研究机构。

1997年,宁夏中医院成立“回族医药研究所”,主要从事回族医药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2005年,首家回族医药研发企业——宁夏伊正回药有限公司在固原市揭牌。马宝玉回医骨伤医院、吴忠马莲台回医骨伤医院也先后成立。

困境:回医研究身患多种疾病

“汤瓶八诊”是典型的回族医学诊疗手段。今年11月中下旬,卡塔尔皇家医师慕名来到宁夏,向中华汤瓶文化研究院院长杨华祥请教“汤瓶八诊”;纪录片《印象宁夏》在电视台播出后,里面介绍的“汤瓶八诊”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全国几十家企业打来电话咨询如何加盟。

举了上述两个例子,杨华祥想说明一个问题:外界都在关注回族医药的动向,作为宁夏人,我们自己不能不努力。

杨华祥开办的“汤瓶八诊”文化研究院,以平均每年亏损10多万元的数字艰难维持,他说:“坚持虽苦,却不能放弃。”

我国现有民族医院132所,藏医57所、蒙医39所、维医30所,回族医院却屈指可数,因为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全国132所民族医院的总资产抵不上一所北京医院。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近150家,专门生产回药的企业却一家也没有,回族医药长期散落民间,形成零星作战的局面,缺乏集团优势。老回医专家单于德说:“在历史演进中,有的民族医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体现了较强的生命力;有的则湮没陈旧,成了遗迹和文物。因此抢救回族医药迫在眉睫。”

单于德随身带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报告在第八部分明确指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单于德说:“发展回族医药事业需要认识上的突破,要把接力棒传好,让古老的回医开花结果。”

专家眼中的回族医学研究仿佛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孩子,“他”的病痛包括文献挖掘整理不够、理论体系不完善、临床技术经验运用不足、保健品开发不足、回医教育缺失、人才资源匮乏等等。拿文献挖掘整理举例来说,藏医、蒙医、维医等民族医药文献数量都是以“百部”或者“千部”来记数,回医文献只有四部:《回族医药学简史》、《回族医学奥义》、《中国回族医药》、《回药本草》,这四部回药文献,也都是近几年来编纂整理出来的。

未来:回医研究破冰前行

宁夏医学院院长孙涛说:“作为宁夏唯一一所医学高校,一直以来忽视了对回族医药的研究。离开了教育任何专业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愿我们今天的努力为时未晚。”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牛阳告诉记者:“召开这样的会议,虽然参加者只有寥寥30余人,却对宁夏回族医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倾听老专家发言时,牛阳频频点头。他说,科研、教育、传承都是一些比较“硬”的字眼,但说心里话,做好回族医药对宁夏大文化的完善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回族医药研究是一个群体的努力,不是哪个人的战斗,只要大家携手并肩,一定能够重新架构起回族医药研究体系。

目前,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已经组织编写了《伊斯兰文化》、《回族医药保健》、《回族医学哲学基础》、《回族医学基础理论》、《回族医学讲义》、《回族医学临床诊治概要讲义》、《回医筋伤学》、《回医医学研究》八部回族医学系列讲义。2008年,宁夏医学院将招收第一批回族医学研究生,整理回族医药文献、收集资料,为本科生招生培养师资队伍,新一轮回族医药研究将走上正轨。

回族医药研究,在2007年冬天,传来春的消息。记者 李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