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医学特色诊疗

时间
2007-08-03

诊断方法

维医主要通过望诊、听诊、问诊、脉诊、尿诊、大便诊、痰诊等方法来诊断疾病。

(一)望诊

分为望形体、望口舌、望神态、望颜色和望呼吸。

1.望形体:大凡发育强壮,肌肉盈实,面红润泽,声音有力皆为强壮;身体干瘦,肌肤粗糙,面色黄白,胸膛窄小,发声低微则为根基空虚。某些清瘦肌弛肤薄之人,多为干性。头圆颈粗腹大肢短之人多属湿性。

2.望口舌:舌色赤红多为热盛,舌干燥多为胆液质性,苔白浊为脾脏衰弱,黄苔多为热性,灰褐苔而干者体液减少,灰褐而湿者多为湿盛。

3.望神态:精神萎靡,目光晦暗,言语模糊预示病症严重;嗜睡为凉性湿性之象,少睡为干性热性之象,敏感烦躁多热,冷淡多湿。

4.望颜色:面红多热;面青多瘀血;面黄易怒,多为胆液质之象;面黑多为心肺肝肾衰竭。

5.望呼吸:头部受伤或体内废气排泄受阻则急促;呼吸道发炎、声带萎缩、鼻咽息肉堵塞则呼吸深而慢;肺气肿、哮喘呼吸无力;急而轻喘且有痛感为胸膜炎或胸膈肌炎之症;呼吸深沉疑为尿中毒或糖尿病;呼吸呈长时沉静无声状,多因呼吸中枢受损。

(二)听诊

患者声音之高低强弱,咳嗽轻重清浊,嗳气腹鸣之时间等均可提示病变情况。

(三)问诊

通过谈话了解病状、病史。

(四)脉诊

维医查脉方法与汉族中医有些不同,即医生的四个指头在患者两手腕的桡动脉处轻轻的按压,获得患者脉搏跳动的节律、强弱等异常变化,判断疾病情况。诊察脉搏的变化有动止、强弱、至数以及停止。时间的长短、软硬、快慢、粗细、大小、无规律等10个类型。所谓动止,即搏动中忽然停止,强弱即脉搏有力无力,至数即一呼一吸脉搏跳动次数。每个类型又分3种,共计30种脉象。

维医把病态脉象大体分为鼠尾弱脉、鼠尾强脉、锯齿脉、洪脉、虫蠕脉、蚁走脉、双峰脉、双起脉(代脉)、震脉和促脉等。

维医认为,脉搏与年龄、气质、性别、胖瘦、季节、工作种类、生活条件、精神状态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五)尿诊

维医认为,尿诊与脉诊同等重要。

尿呈白色,为过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尿白而无沉淀,为胆液质引发疾病,大脑受热;胆液质滑入肠内,发生炎症或溃疡;尿呈粘性糊样白色,为麻痹前兆,若厚沫浮于尿上,预示病情险恶。尿呈赤色而稀,为疾病晚期之象;尿呈赤而无沉淀,预示干性亢热、尿呈赤而有白色沉淀,身体健康,沉淀呈赤色,预示后果良好;赤有黄沫或有云状黄色沉淀,预后险恶。尿黄呈麦秸黄色,预示热性中和;呈枸橼黄色,预示热性微盛;黄而稠有絮状沉淀,预示热盛;尿赤黄,预示热极盛;呈火焰色,预示凶险。尿呈褐色,五日不变,预后不良;有沉淀且有褐色泡沫,预示大脑发炎或临近死亡。尿呈绿色,系患黑胆质和粘液质疾病,也是麻风病之征象;小儿尿绿,预示生命垂危。

稀尿是由消化不良、血脉瘀塞,黑胆质气质转化为干性气质,机体本能热减弱,体液不得腐熟,机体消耗水液机能衰弱,水液不经改造原样排泄所造成。稠尿是由质液已腐熟所决定。发生沉淀,预示质液亢盛。稠尿见于麻痹疾病,预示病已达捩点。稠尿伴有胃痛身痒,系黄疸初起之象。尿量大而有色,系热性之象。热病尿少,预示病程拖长。泄尿呈点滴状或失禁,预示大脑有病。

尿中出沫,预示质液生新。多粘性预示内有瘀气。沫黄褐色,系黄疸征象。沫乳白色,预示肺部有病。呈大泡状,预示精神病。

尿中沉淀可分12种:粘性沉淀预示非常态沉淀已腐熟,气质属凉性。浊样沉淀多见于心脏脓肿或膀胱脓肿。扁状沉淀系膀胱有溃疡。麦状沉淀预示膀胱内有水泡病变,有臭味则已化脓。豆状沉淀预示肝肾损伤。肉色沉淀始因同豆状沉淀。脂状沉淀预示机体网状脂肪消溶,系爆发性胆液浸蚀所致。毫状沉淀预示肾脏疾患。沙状沉淀系肾、膀胱结砂结石,赤色在肾,白色在膀胱。血状沉淀预示肝脏衰弱。麦团状沉淀预示胃衰弱。灰状沉淀系粘液所致。此外沉淀呈褐色,预示病情恶化。浮于上则为黑胆质疾病发生转捩。色赤属热,色天蓝属凉,色赤为血液亢盛和生新之质液少。呈橄榄色为痨病之征象。赤色沉淀悬于尿中,预示炎症化脓。

尿有令人作呕气味,系高热使体液损坏,出现废液。孕妇至四、五月后,尿色赤,摇动成沉淀而下落,预示胎儿健康。若混浊沉淀多,但不下落,则预示胎儿不健康。

(六)大便诊

大便量少应考虑过多食用富营养而少纤维的食物,或胆道阻塞使肠内胆液不足,或胃肠机能衰弱使物质滞留结肠回肠。量多也预示消化机能不良。便稀多由肝功能衰弱、肠系膜血脉衰弱引起。便色深预示胆液质亢盛。便血多因直肠溃疡或痔疮肛裂所致。胃及前段肠道出血便色黑。混有黑胆质大便也变黑,预示胆液已腐熟,疾病将愈。大便奇臭预示体内有大量腐污和微生物,大便酸臭预示气质趋于凉性。

(七)痰诊

痰色白系质液生。色黄是混有胆液之象。若同时体温高则预示肺内有浊臭。痰浊绿系质液被烧灼。痰色褐亦如是。色赤系血液亢盛或呼吸道破裂。

治疗原则

治则,是治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维医逐步总结的治疗规律,是通过七诊,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针对不同的病情而确定的各种相应的治疗准则。它对具体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维医有关治则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原则包括调整气质,表根缓急,助防祛邪,七因制宜,及治防变等。

1.调整气质

维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气质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因而发生热、湿、寒、干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和体液(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变化所致。所以调整气质,使体液恢复正常,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它分为调整非体液型气质失调和调整体液型气质失调二大治疗原则。

调整非体液型气质失调包括寒化、干化、热化、湿化等治则。

寒化:是适用调整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的治则;干化:是适用于调整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的原则;热化:是调整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的治则;湿化:是调整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的治则。

调整体液型气质失调包括成熟致病体液和排泻致病体液二种。它们是用于调整体液型气质失调的治则。成熟,包括成熟致病胆液质、成熟致病粘液质和成熟致病黑胆质;排泻,包括排泻致病胆液质、排泻致病血液质、排泻致病粘液质和排泻致病黑胆质等治则。

2.表根慢急

表根,是用以概括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疾病的相对两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的概念,“根”是对“表”而言。从疾病本身来说,病因是根,症状是表;从人体“太比艾提”,(防御能力)和病邪双方来说,体液型气质失调是根,非体液型气质失调是表;从疾病发生的先后来说,则原发病(旧病)为根,继发病(新病)为表。一般来说,“根”代表疾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表”则是疾病中,由“根”相应产生的,或属次要地位的方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也可以转化为主要方面。在治疗时应用“表”“根”的理论,则可帮助分析其主次慢急,并运用急则治表、慢则治根,或表根兼治的原则来指导临床治疗。在一般情况下,慢则治本,适用于病热缓和的疾病及其某些慢性病,此类疾病以体液型气质失调引起者为多。表症不急,治疗当采用治根的办法,即是研究或找出病质、主因、主证进行治疗、除根,则表症自愈。或先治其很,后治其表,均属慢则治根的范围。这是维医学辨证论治中的一般原则。治根,是根本的治法,但在某些情况下,表病甚急,如不先治表,可影响根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采取急则治表的原则。先治表症,后治根病,除了急则治表、慢则治本外,应充分考虑到急症先治,慢症后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有表根慢急,故治有先后,若表根并重,则应表根兼顾,表根同治。但仍应分清主次。在临床实践中,表根并治,慢急兼顾的情况也较多。它在一定情况下,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确有实际意义。

3.助防祛邪

“防”指人体“太比艾提”即对疾病的防御、抵抗能力。“邪”是病邪,主要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防与邪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防、邪双方的力量强弱而决定的。邪胜则病进,防胜则病退。故治病的根本目的是改变防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邪去防复,向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化。

助防:即使用扶助防御能力的药物或采用其他疗法,并配合恰当的营养性食物和治疗性食物及功能锻炼,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能力,以达到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它适用于防御能力较邪不太强,以防御能力较弱为主的病证。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气质,分别运用补三大力,即补生命力、补精神力、补自然力;补支配器官,即补脑、补心、补肝等补法。

祛邪:就是使用攻逐病邪的药物,或运用埋沙、温泉浴、日光浴、手治等其他疗法,祛除病邪,以达到邪去防复的目的。它适用于病邪较强、防御能力不太弱、以病邪较强为主要矛盾的病证。根据病邪强度的不同情况,分别运用发汗、攻下、涌吐、利尿、鼻内舌下流液、寒化、干化、热化、湿化及放血、拔罐、放水蛙等治法。

助防祛邪并用:是指对防御能力已弱、病邪较强疾病的治则。此时,单纯攻邪,则更伤防御能力;单纯助防,则又恐留邪。故需助防与祛邪同时兼施,根据具体病情,或以祛邪为主,助防御能力为辅;或以助防御能力为主,祛病邪为辅;或先助防御能力,后祛病邪,或先祛病邪,然后助防御能力,灵活运用。

4.七因定则

七因定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及因病种、病级、病期、病危等制定治则。也就是根据季节、地区、体质、年龄、性别及疾病的种类、原因、等级、分期、高峰期等的不同,而制定的治疗方法。因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各方面的内外因素决定的,故治病时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区别对待,制定适宜的治则,确立相应的治法。这是维医学整体观念在治疗上的体现。

因时定则: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维医认为,一年四季的气质各有不同,如:对新疆来说夏季干热,此时不宜过用干热化的措施及药物等。

因地定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如:对新疆来说北疆湿寒,故不宜过用湿寒化的措施及药物等。

因人定则: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质强弱及精神状态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在同一季节或同一地区,虽受同一致病因素,但由于各人气质不同,发病情况往往因此而异。如:不同的年龄、性别各有不同的气质、病理特点,小儿气质湿热,三大力未充,支配器官娇嫩,易强易弱,易湿易热,故不宜过用湿热化的措施和药物等。老人气质干寒,三大力衰弱,支配器官功能减退,防御能力易弱,易受病邪,易干易寒,故不宜过用干寒化措施及药物;弱证宜补,邪强宜攻等。妇女气质也有不同,再加有经、带、胎、产等特点,采用措施及用药尤须加以考虑。

因病种定则:是指根据疾病种类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维医学将疾病分为三大类,气质失调疾病运用调整气质的措施和用药原则;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寒化、湿化、热化、于化等措施和用药原则;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熟化致病体液和排出致病体液等措施和用药原则。形状改变型疾病多考虑用药与手治并用原则。结构损坏型疾病多考虑手治原则。

因病级定则:是指根据疾病发生程度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变级,是全身或某一器官的气质失调程度,故运用调整气质的措施和用药原则;损级,是全身或某一器官功能损坏程度,故采用纠正损坏的措施和用药原则;丧级,是全身或某一器官的功能丧失程度,故采用恢复丧失的措施和用药原则。

因病期定则:是指根据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疾病潜伏期,多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用药原则;疾病初期,多以调整气质为主的措施和用药原则;疾病加重期,多以祛病邪为主的措施和用药原则;疾病高峰期,多以扶助人体防御能力为主的措施和用药原则。

因病危定则:是指根据病危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病危是人体防御能力与病邪相互斗争的关键时刻,故采用扶助人体防御能力与祛病邪并重的措施和用药原则。

5.及治防变

指为及时治疗疾病,防止疾病转化,而考虑的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疾病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病邪与人体防御能力的胜败过程,邪胜则病进;人体防御能力胜邪则病退。故及时治疗,既可控制病情恶化,又免人体防御能力过度损耗。如: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不及时治疗时,可转化为体液型气质失调性疾病;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急发时,不能等待查清致病体液,更不能等待使致病体液成熟后,才能用主药等大则。不然,这不但会错过治疗机会,而且会使气质失调型疾病转化为形状改变型疾病,甚至结构损坏型疾病。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中,掌握时机,及早治疗,以防病邪的发展和转化,避免不良后果,是非常关键的。

治疗方法

治法,是指在治则指导下治病的基本方法。因疾病的变化较多,故维医治疗法也较多。疾病有气质失调的,形状改变的,结构损伤的;而前者有非体液型热、湿、寒、干性和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气质失调性的,体液型热、湿、寒、干和干热、湿热、湿寒、干寒性气质失调的及虚实的。气质失调,即热、湿、寒、干和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及其虚实是维医的辨证大纲,调整失调气质应用调整法,即寒化、干化、热化、湿化和湿寒化、干寒化、干热化、湿热化及其泻、补是维医的治疗大法。气质失调用调整法,非体液型气质失调应用寒法、干法、热法、湿法,体液型气质失调应用致病体液成熟法和致病体液排泻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等。

维医将治疗方法在形式上分为4大类:即护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手治疗法。

护理疗法:系指采取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精神条件来预防疾病、减轻症状和治愈疾病的方法。它分为环境疗法、精神疗法、体育疗法、日光疗法、冷水疗法、温泉疗法、埋沙疗法等。

饮食疗法:系指采用各种食物来预防疾病、减轻症状和治愈疾病的方法。它分为3种:营养性食物疗法,治疗性食物疗法,营养和治疗性食物疗法。

药物疗法:系指采用各种药物来预防疾病、减轻症状和治愈疾病的方法。它分为3种:即外治法、内治法、内外同治法。外治法又分为贴药法、敷药法、擦药法、涂油法、药传热法、药传冷法、药液灌肠法、药塞法、药蒸法、药熏法。药味吸鼻法、药粉吸鼻法、药液点滴法、药灸法、药粉吹喷法、药粉散扑法、药液漱口法、药浴法、药汁起泡法、披兽皮疗法、倒兽血疗法等。内治法主要是指内服药法,它分为:清热法、祛寒法、解毒法、生湿法、祛湿剂、祛风法、软便法、轻泻法、猛泻法、催吐法、止血法、利尿法、固止法(分多种)、补法(分多种)等。内外同治法,是指服药和外用药同用的方法。

手治疗法:系指用手来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预防疾病、减轻症状和治愈疾病的方法。它分为:放血疗法、拔罐疗法、拔毛疗法、放水蛭疗法、开刀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桃针疗法、正骨疗法、刮皮疗法、烙灸法等。

而上述4大类治疗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常互相结合,具体如下:

1.寒法,是用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来热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冷水洗头,头放湿冷毛巾,冷浴全身,手掌脚心放冰块,身置凉阴之处等措施;凉饮大麦煎汁、酸奶、食葫芦饭等食疗;外用柳树根磨汁,柳树叶浸水贴于全身;内服檀香、莲花、堇菜、罗望子等寒性草药;内服艾热克·三代力·蒸露,艾热克·卡福尔·蒸露,艾担克·堇菜·蒸露,艾热克·尼罗帕尔.蒸露,艾热克·卡森·蒸露,西尔比提·比尔·糖浆,斯尔坎吉本.布左日.醋糖浆,晒尔比提·力木尼·糖浆等寒性制剂。

2.干法,是用于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湿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来湿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常用日光浴,阳光下多走路,多活动,发汗,埋热沙等措施,外用干性药油,如:热未改尼·开兰甫尔·油,热未改尼.再桐·油,热未改尼·大尔其尼·油,热未改尼·排尔非云.油等制剂;内服于性药茶及艾比·结德瓦尔·小丸,买朱尼.玛德土力阿亚提·蜜膏,加瓦日西·困都尔·粗膏,买朱尼.大瓦依米西克阿日·蜜膏,马奥力·艾赛力·汁液等干性或干性较强制剂。

3.热法,是用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外来寒邪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日光浴,全身保温,手掌脚心导热,热水洗澡等措施;外用热未改尼·库斯塔·油,热未改尼·开兰甫尔.油,热未改尼·再桐·油,热未改尼·大尔其尼·油等热性油剂;内服丁香、小豆蔻、桂花等草药及加瓦日西·安的尔·粗膏,加瓦日西·赞吉比力·粗膏,买朱尼·确比其尼·蜜膏,买朱尼.苏木·蜜膏,艾比·夏塔日·小丸,晒日比提·布左日.糖浆,艾热克·那尼哈·蒸露,买提布提·白热斯·汤等热性制剂。

4·湿法,是用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干邪的一种治法,用于外来干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多喝饮料,多洗澡等措施;多食稀饭,大麦饭等食疗;外用埘箩前液洗澡,涂热未改尼·比那甫西·油,热未改尼·巴旦木·油,热未改尼·葫芦·油,热未改尼·玫瑰花.油等湿性油剂;内服艾日克·卡森·蒸露,艾热克·安吉尔西法.蒸露,西尔比提·哈帕克·糖浆,晒尔比提·孜日西克·糖浆,努库伊·艾努拉·浸泡液,罗阿比·伊斯排古力·粘液,木拉巴.奥力斯·果浆,买提布赫·黑亚日先的尔·汤等湿性制剂。

5.湿寒法,是用湿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干热性病邪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热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用该治法之前先用致病胆液质成熟法和致病胆液质排泄法。湿寒法一般常用菊苣、马齿苋、莴苣、卵叶车前子、堇菜、葫芦子、莲花等湿寒草药;内服赫米日·高孜方·糖浆,艾热克.卡森.蒸露,艾热克·比德米西克·蒸露,木拉巴伊·奥加斯.果浆,木拉巴依·斯皮·果浆,努库伊·太米日印德·浸泡液等温寒制剂;食疗多食用西瓜、菠菜、洋李、黑桑椹、桃子等。

6.干寒法,是用干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湿热性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适用于湿热性因素的过多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多指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这种干寒法之前,唯独对血液质不用致病体液成熟法,而只用排泻法。由于它偏盛、浓度增高及中毒等三种形式出现。血液质偏盛时,采用从肘窝头静脉等部位放血治疗等干寒法。血液中渗入异常胆液质、黑胆质和粘液质,即血液质中增多脂肪、糖及碱性物质时,使用清理血液中这类物质的干寒性制剂即干寒法。如:买提布赫·艾非提蒙.汤,买提布赫·夏塔日·汤,艾热克·曲比其尼·蒸露。血液中毒引起各种感染及炎肿时,使用罗望子、乌梅、堇菜、莲花、红枣、龙葵子等解毒抗感染草药;塔尔亚克·乃孜力·解毒膏,库日期.塔巴西尔·片,晒尔比提·海西哈西·汤,木拉巴伊.艾力乐·果浆等内服干寒性制剂。外用热未改尼·结微孜马斯力.油,买尔赫米·大黑力云·软膏等干寒性抗毒、解毒、消肿制剂。

7.干热法,是用干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消除湿寒性病邪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湿寒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这种疾病多指粘液性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之前,先用致病粘液质成熟法和致病粘液质排泻法。干热法一般常用埋沙、发汗、日光浴、多活动、少睡等干热性治疗措施;外用热未改尼·皮力皮勒·油,热未改尼·库斯塔·油,热未改尼,开兰甫尔·油,热未改尼·苦巴旦·油,买尔赫米·奥卡甫.软膏,买尔赫米·排尔飞云·软膏等干热性制剂;内服菟丝草、盒果藤根皮、小茴香等干热性草药;内服阿亚拉吉·罗哈孜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