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家族——名医辈出的御医世家

时间
2006-12-05

虽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官办的医学教育,但是世袭的医学家族仍然存在,徐氏家族七代人当中就出了十二位名医,而且其中徐道度、徐文伯、徐成伯、徐之才、徐之范都曾进入宫廷,有的进入太医署任职,有的还被皇帝封为高官,得到皇帝的器重,经常要给皇帝及皇族治病,医道十分精湛。

徐家从医基业的创始人徐熙,曾做过南朝宋濮阳太守,后来跑到秦望山做了隐士。传说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道人,道人留给他一个葫芦,告诉他:“你的子孙应该用道术来救人,而且会尽享富贵。”徐熙打开葫芦,里面竟是一卷《扁鹊镜经》,于是他精心研读,不久医术就名震天下。

徐熙的儿子徐秋夫秉承父业,也成了一位有名的医家。徐秋夫的两个儿子徐道度和徐叔响,医术也十分出色。

徐道度内外科都很擅长,但是他脚有点毛病,走起路来不太方便,宋文帝为了让他给皇子看病,就允许 他乘着小车入宫来看病。徐道度往往是手到病除,宋文帝曾感慨说:“天下有五绝,都出于钱塘一带。”这里的“五绝”除了当时善弹琴的杜道鞠、擅长诗文的范悦、善于书法的褚欣远、善于围棋的褚胤,另一绝就是擅长疗疾的徐道度。徐道度著有《疗脚弱杂方》,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治疗脚气病的专著。

徐叔响,对针灸、小儿科、本草学等都有研究,且著述丰富。

到徐家第四代,徐道度有一子徐文伯,徐叔响有两子徐嗣伯、徐成伯,这三个人的医术也是声名显赫,颇多成就,徐氏家族的医名进入巅峰时期。

徐文伯一直都在帝王身边做御医,有很多治疗病证的绝招。宋孝武帝时,路太后突然肚子疼痛难忍,其他御医都束手无策,叫来徐文伯,徐文伯诊脉后说:“太后的病应该是石搏小肠。”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之类的疾病,之后徐文伯用了消石汤进行治疗,太后很快排出了结石,肚子也就不疼了,太后因此封赏了徐文伯。

宋明帝年间,有一个宫女患有腰痛,疼的时候还会牵连到心脏,病证一发作就会气息欲绝,其他医生认为是“肉”,可能宫女肚子里有异物,而徐文伯认为是“发”,是由头发引起的病证。于是用油催吐,结果这个宫女真的吐出了像头发样的物体,而且竟然有三尺长,吐后病就痊愈了。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

徐叔响的儿子徐成伯,也深得当时帝王重用,北魏献文帝听说他本领了得,于是把一个病人安排在帐幕后面,不让徐成伯看到病人,只让徐成伯隔着帐幕给病人诊脉,徐文伯诊过之后,竟然也能明确地说出病人的病情,甚至对病人的脸色以及得病的症状都描述得很准确,献文帝对他的医术大为赞赏,给他加官晋爵,并让他跟随自己身边。后来的孝文帝在外出巡游时,突然染上重病,徐成伯日夜兼程赶到孝文帝身边,为他精心诊治,使得孝文帝痊愈,为此孝文帝在举办筵席时,特意安排徐成伯坐上座,并向文武百官讲述徐成伯用高超医术救治自己的功绩。徐成伯非常善于养生,还热衷于炼制长生丹药,曾经隐居嵩山一年,为皇帝炼制延年益寿的金丹。他自己也经常服用养生药丸,所以到八十岁时,鬓发还没有白,精力仍然十分充沛。

叔响的另一个儿子徐嗣伯也是治疗疑难杂症的高手。南齐的一位将军因为有怕冷的毛病,当时比较流行炼丹服石,这个大将军就服用了五石散,就是用紫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白石英、硫磺五种石药炮制的丹药,以为可以治好自己的寒证,哪料到服用之后,反而更怕冷了。徐嗣伯采用了十分独特的疗法:在冰天雪地里,让大将军赤身坐在冰冷的石头上,然后让人把一桶桶冷水从大将军的头上往下浇,大将军被浇得昏厥过去,旁边的家人实在看不下去,赶紧叫徐嗣伯停手。可是徐嗣伯说,“如果想治好大将军的病,你们就不要多管,我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浇了一百多桶冷水之后,大将军开始能动了,背上还开始冒热气,再过一会儿大将军坐起来要喝凉水,就这样,大将军的寒证让徐嗣伯用这种罕见的治法治好了。

徐家的第五代,又有徐文伯的儿子徐雄和徐成伯的儿子徐践承袭家业,也比较有名气,只是稍逊父辈。

徐家第六代的徐之才、徐之范又给徐家医术带来了一代辉煌。徐之才是徐氏家族七代名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曾经侍奉过梁国魏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武成帝等多个皇帝,足见他医术高明。他把药分为宣、通、补、泻、涩、滑、燥、湿、轻、重十剂,还提出孕妇逐月养胎法。徐之范也曾任北齐尚药典御,官至太常卿,也是皇宫中有名的医生。

徐家第七代,较为知名的医生是徐之范之子徐敏斋,他博学多才,也颇有成就,不过自此以后,徐氏家族的医学成就也渐渐走向没落。(选自《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