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逼”“逃”:提防“欧洲游”的三个陷阱

时间
2008-04-02

中新社巴黎四月二十二日电 此间一位旅游业资深人士最近披露,“欧洲游”以往曾存在三大陷阱,提醒中国游客谨防在“超低价”的诱饵下被拉进泥潭。

随着中国“黄金周”的临近,欧洲各旅游机构正翘盼着“欧洲游”给今年的业绩添上喜人数字。在各方面加紧“备战”的同时,有业内人士提醒国内游客,目前出现一些打出“超值”、“超低价”招牌的欧洲游可能会出现过去的所谓“三大陷阱”。

一是“瞒”,既报价中故意隐瞒旅行中必须支付的费用,如机场税、保险费等,使报价“显得”很便宜,但是到时游客如果不“自费”承担这些费用,连国门都出不去,或者出得去回不来。

二是“逼”,导游从游客的购物中拿回扣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为此不少游客早就有所提防,对导游安排的购物十分抵触。但是个别导游采取“你不买我就不走”的战术,半胁迫地逼游客就范。更有导游干脆推行“无景点行程”,每逢重要景点,总是利用合同含糊、语言不通等漏洞,让游客置身在“交钱去”、“不交钱就不去”的绝境,并借机哄抬票价,从中牟取暴利。

三是“逃”,由于个别旅行机构在报价根本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将游客按人头“卖”给导游,使得导游从游客的服务者变成了游客购买力的拥有者,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就成了导游收回成本并获利的工具,想方设法从游客口袋中掏钱成了必然。在上述“逼”的办法用尽之后,如果导游觉得所“买”的旅游团的购买力“不值”,就会象丢掉一只不合脚的鞋一样,将整个旅游团一甩,自己逃之夭夭。

此间旅游业人士指出,个别旅行机构不择手段地进行恶性竞争,是导致出现上述三个陷阱、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直接原因。但是业内人士同时也强调,一些中国游客消费习惯和消费认识上的误区,也是促成上述情况出现的间接原因。据介绍,目前中国“欧洲游”游客最主要的三个情结是:花的钱越少越好、去的国家越多越好,整个行程不长不短更好。至于报价低的原因,时间有限而景点多的矛盾等因素,不少游客则并不在意。这就给打着低价幌子损害游客利益的一些人创造了发财的机会。业内人士还说,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借鉴西方人旅游度假的三个原则:一是提早计划,二是选点而非选线,三是签一份将尽可能详细的旅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