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医院举行首次“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论证会”纪实

时间
2007-11-02

为了推进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近日举办了首次中医心理学科学科发展论证会。多位著名的中医专家和从事中医心理科、心身医学科、睡眠医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建言献策,对中医心理学科发展的意义、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人才培养和学术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这次论证会不仅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中医心理学科发展十分有益,也为在全国中医系统内开展中医心理学科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医院临床心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医心理科主任汪卫东教授介绍了该院中医心理科、心身医学科、睡眠医学科的基本情况,对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今后中医心理学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学科建设内容等提出了初步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中医内科学专家王永炎教授说,心理学过去曾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现在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它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而中医心理学则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情志医学为中医学所独有,属于心理学部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抑郁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却有很多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和原则,体现了它的原创思维和原创优势,需要我们后人继续发掘和完善。临床各科的高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理疗法,尤其中医心理疗法可在这方面体现优势。我们很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中医心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这些方法和内容。虽然中医心理学目前还是一个弱势学科,但是它的发展是众望所归,是广大民众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俞梦孙教授在会上说,中医自古以来就认识到心理与疾病的关系。中医理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即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医对心理的重视。中医心理学有独特理论体系,中医调理心理问题可以应用中药、针灸、按摩、导引等。发展中医心理学要贯穿临床各个科室,因其与临床各科密切联系。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应懂得心理学,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内科专家张伯礼教授认为,中医心理学有悠久历史,系统理论,丰富经验和确切疗效。要构建完善中医心理学体系,首先要整理中医特有的理论,继承、发展和完善原有的理论知识,引进吸收更新的诊疗技术和诊断方法(如生物反馈物理疗法等)。其次建立技术平台,使临床与科研一体化。要组建学科队伍,培养领军人物,培养跨学科人才,老中青结合,给人才以发展空间。他同时建议广安门医院建立专科实验室和研究室。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临床研究要体现中医优势,以抑郁症、睡眠障碍为研究重点。在诊断上,要建立中医心理自己的量表;在治疗上要引进生物反馈,物理疗法等西医方法,针灸、按摩、气功、食疗、音乐相结合。进一步发展重点可以转移到抑郁症证候特点,演化规律,量表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上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高思华教授指出,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要立足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发现学科优势。《内经》等经典著作就有关于情志治疗疾病记载,可认为是中医心理学起源。搞好临床同时还应注意临床与理论的结合。在临床疗效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实验研究来验证。要系统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医心理学方面资料,注重实际,多做临床研究。做好心理学科建设规划。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综合各个学科知识,发展建设中医心理学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说,我们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认清中医心理学科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凝聚人才,维护人类健康,丰富发展中医学理论。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学术发展和学科发展关系,医学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关系,中医心理学科室建设和各个其它科室关系。中医心理学科涵盖医教研、养生保健和康复等内容。要注意心理学人才自身心理环境,要用追求卓越精神来发展中医心理学。

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查德忠副司长说,心理疾病渗透于临床各科,因此,中医心理学研究一定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密切联系。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科形成与建设的发展规律,使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逐步完善,促进其加速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薛崇成教授说,现代医学为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则是时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具有前瞻性。发展中医心理学要注意老年病、人格测量、心理治疗,要注重分工,还要在神经心理方法、基因方面等加强研究。

吉林大学杨贵贞教授说,我多年从事免疫学,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过深入研究,发现情绪变化对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有明显的影响,此与中医理论中的“七情六欲”“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西方心理学研究历史悠久,并出现了医学模式由身心医学向心身医学转变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医心理学的研究正逢其时,前景广阔,也体现了中医研究与时俱进的态势。中医心理学研究应更多地结合临床实践,注意以下三点,即观察诊断指标的量化、对照组的设立和可重复性研究。(原载中国中医药报汪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