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里医生的忠告

时间
2008-12-08

今年暑期,我国不少地区天气异常炎热。作为《治病顾问》版的主持人,我们想到,高温、高湿和低气压天气有可能使慢性病病情加重。为了帮助患者安度盛夏,我们特别组织了一组专家撰写的文章,为大家在酷暑时期的医疗与保健提供指导。高血压:加强监测 调理生活北京协和医院副教授 潘明政

盛夏气温高,昼夜温差小,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体温保持恒定。此时心脏主要通过增加心率使心输出量增多,同时内脏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由此使肾血流量显著减低,尿量明显减少,而汗腺分泌旺盛,使平时主要通过尿液排出的大量水分改由皮肤出汗排出,以促进机体散热。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压略降。这似乎对控制高血压有利,临床上也确实能够见到有些人夏季血压比其他季节低一些。但是,汗液为低渗液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高。加之高血压患者本身就有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病理基础,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补足水分,可使血黏度进一步增高,形成血栓或栓塞,如脑梗塞、下肢动脉栓塞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此时不恰当地减停降压药,导致血压控制不良或大幅度波动,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造成不良后果。相反,如果因为出汗多而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水分,又没有及时补充丢失的盐分,则可导致血浆低渗,组织水肿,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甚至在原来高血压对心脏损伤的基础上诱发心力衰竭。

凡此种种,对高血压患者原本脆弱的身心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如下一些生活事项,就可保护高血压患者安然度夏。

一、规律地监测血压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有条件时应该监测降压药作用最弱时点的血压(晨起后血压)、最强时点的血压(傍晚血压)和临睡前血压。一日多次服药者还要测量服药前的血压,其他时间的血压根据需要随时测量。血压控制平稳者,最好每日监测晨起后和临睡前的血压。监测的血压情况要以时间为顺序如实做好记录并交相关医师查看,听从医师关于下一步治疗的建议,由医生根据情况适时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用量,这可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以及血压波动较大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确实需要减药或停药时,应由医生来决定,严格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案执行。不恰当地停用降压药有反跳性血压回升的危险,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保持情绪稳定酷暑时节,人们容易烦躁。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遇事冷静处理。居住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避免久处嘈杂烦乱之地。

三、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多汗,不要等感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有研究显示待口渴才喝水,大约只能补充所需水分的50%。有条件时要不时饮水以补充水分。

四、游泳和洗浴水温夏季游泳或洗浴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要太低,贪凉会导致心血管系统不堪重负,外周血管骤然收缩使血压陡升而造成意外。诊断为高血压后,尤其是中重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以往没有冷水浴的习惯,不建议采用冷水浴锻炼方式,以防寒冷刺激骤然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而发生不测。还要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般青年人居室或工作环境的温度以25℃上下为宜,中年或高龄患者以低于室外温度5℃最佳。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进出房间时会造成血压波动,这对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不利影响。

五、防止发生急性肠胃炎高温天气使胃肠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这可使胃肠抵抗力减低,加之饮食不当,容易导致急性胃炎或肠炎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衡,对控制高血压不利。心脑血管疾病:适时调整“医食住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教授 张健

伏天来临,酷暑难当,给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保健和医疗带来一些问题。

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终身服药。季节的变换可能需要对药物作一些调整,如:夏季进食量和进食油腻食物都减少了,血脂可能会低一些,调血脂药物就要作一些改动。但是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的种类与剂量,不要随意增减药量。病情较复杂和严重的患者以及正在服用强心利尿药治疗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饮水:酷暑时节,人体出汗多,体内水的丢失增加,容易导致各种类型的脱水反应和中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或原有疾病的加重。因此,要及时、适当补充水分。另外,伴随着出汗还可能有大量的钠离子排出,要注意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如淡盐水,这点非常重要。还要注意,补充液体不能过多,尤其对于心力衰竭或曾经发生过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要严格控制液体的摄入。对这些患者,从经验上讲,量出为入是必要的。比如,以每天尿量加上出汗的量,来作为当天饮水量(应当包括各种液体,如牛奶、稀粥、西瓜等)的参考。一味强调多饮水或进食含水量大的饮食,将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心衰病情。

饮食:人们在夏季常常食欲欠佳,进食量和成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建议这一时期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菌类(蘑菇类)食品,增加水果、豆类食品的比例。然而,对于存在或有潜在心力衰竭的患者,还要注意进食量的控制,不宜过饱。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吃些百合、莲子、银耳之类的食品有好处。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当严格控制吃冷饮。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喜欢进食凉食,而他们又多伴有因心衰导致的胃肠功能不良和紊乱,患者的免疫力也低下,如果贪食冷饮凉食,很容易导致胃肠炎等。所以,要科学理智地合理安排饮食,切不可“爽了口,苦了心”。

锻炼:晨练对于健康的益处显而易见。然而,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锻炼时间和强度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动脉痉挛,引起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等。喜好爬山的朋友们更应当注意,气温的变化,对于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高温、高湿季节最好不要爬山。另外,锻炼的强度一定要有节制,过度疲劳对健康不利,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以锻炼后不感到劳累为度。

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各种不适,对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还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所以,要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因天气炎热睡不好,可短期用一些调节睡眠的药物,如安神补心胶囊、舒乐安定等。

旅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旅游时宜选择不太偏僻,距离医院较近的景点,尽量参加有医务人员随行的旅游团队,在旅游过程中,还要备好急救药品,如心绞痛患者要备好硝酸甘油等。糖尿病:控制饮食 严防感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纪立农

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安度酷暑呢?

坚持合理治疗一般来讲,在一年四季中,夏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夏天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减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室外活动增多,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另外,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睡眠不足,造成体内热量耗散,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血糖也增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时,往往发现夏天的血糖较其他季节偏低。

但是,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夏天虽然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但糖尿病患者却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必须坚持用药,以免发生意外或使病情加重。如需对药物剂量或种类加以调整,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饮食控制夏天各种含糖饮品和水果上市较多,有的病人抱着侥幸心理食用含糖冷饮,或者大量进食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这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应在营养师或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水果,适量食用。应禁用或尽量少用含糖的饮品。夏季适宜糖尿病患者吃的蔬菜有:茄子、黄瓜、豆角、洋葱、苦瓜、西红柿等。可以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食用适量水果,应注意水果的含糖量,食用含糖量较大的水果时应注意减少主食的量。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西瓜。西瓜含有约5%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吃西瓜过量,会导致血糖升高。但如果一次吃25~50克西瓜,对糖尿病患者影响不大,摄入糖的量只能增加1~2克。

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的丢失量较大,应注意多饮水。老年糖尿病患者失水后渴感不明显,应注意主动补充水分,避免由于血液浓缩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高渗性昏迷。

防止感染,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的发生。因为腹泻或呕吐可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诱发高渗性昏迷。腹泻或呕吐所致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则会诱发低血糖。

糖尿病病人夏天一定要讲究人卫生,定时洗澡,及时更衣,洗脚后应注意擦干皮肤保持脚趾间的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和霉菌感染。

夏季因出汗多、蚊子咬,皮肤易出现瘙痒,糖尿病患者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在被蚊虫叮咬后,千万不要用力搔抓痒处,可用花露水等止痒。

糖尿病患者不宜赤脚在室内外行走,因糖尿病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变使皮肤的感觉迟钝,自我保护功能减退,足部的皮肤易受伤。在海边沙滩上行走时要穿拖鞋,以免被沙中的硬物如贝壳或易拉罐栓等划伤。

糖尿病病人要坚持体育锻炼,起居要有规律,使机体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妥善保存药物和血糖试纸伏天气温高,空气中的湿度大,药物容易变质。应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放在阴凉处保存。如胰岛素可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在使用前应用双手将其加温,以防止结晶的生成。外出旅行时,应将胰岛素放入隔热包内携带。血糖试纸受潮后易导致监测结果的误差,应注意将包装较大的试纸分装使用。从试纸盒中取出试纸后应及时盖紧盒盖,防止水分的进入。溃疡病:坚持用药 避免诱因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禹

夏天虽说是溃疡病的低发季节,但对近期曾患过溃疡病现在溃疡已愈合,或正在治疗中的溃疡病患者来说,炎热的天气则极易使前者复发,后者病情加重,值得引起重视。眼下(特别是在伏天)天气炎热,湿度大,气压低,溃疡病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坚持正规用药无论任何季节,溃疡病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制酸或抑酸药物(所谓二联或三联疗法)以及对症治疗药物,都是一样的。有的患者暑天病情易加重,故应坚持正规用药,不能时断时续,否则病情容易发生反复,甚至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避免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1.生活不规律因天气炎热,夜间常睡不好,白天身体疲惫无力;天热不想吃东西,或饥一顿饱一顿;特别是工薪白领阶层和在烈日下劳动的工人,尽管休息不好,仍需紧张工作,劳神费力。这些都可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胃肠道抗病能力,易使溃疡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2.饮食不洁夏天细菌繁殖快,隔夜的剩菜饭容易污染变质,不慎食之易得急性胃肠炎,如原来就有溃疡病,胃肠的炎症会对溃疡产生不利影响。

3.贪吃凉食和冷饮三伏天,为了消暑,人们常爱吃冷食,如凉饭、凉菜、凉面、冰镇饮料等。殊不知过多进食凉食冷饮,可伤害脾胃,降低胃肠道抗病力,可使溃疡病加重。

4.情绪不好精神紧张、激动、忧虑、沮丧、急躁、不安等,与溃疡病发病或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气候特别闷热时,有些人爱发无名火,情绪不好,易急躁、冲动,这些对溃疡病治疗都有负面影响。

5.大量饮啤酒啤酒内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酒精则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多;另外,酒精还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黏膜损伤,并使溃疡愈合减慢,甚至进一步加重溃疡病变。故大量饮啤酒,肯定对溃疡病有害。

6.服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阿司匹林已被证实可作用于胃黏膜局部,引起程度不同的胃黏膜糜烂,其致病原理是通过氢离子的反弥散。当前,有些中老年人为了降低血黏稠度并预防血栓形成,长年累月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虽系小剂量也已有胃出血的病例报告。夏天胃肠道比较脆弱,故现有溃疡病者要禁服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溃疡已愈者夏天最好不服阿司匹林,或在原剂量基础上减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