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民俗与保健

时间
2008-12-08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据《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一天为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划龙船比赛,称为“端阳竞渡”,故始称“端阳节”。因为竞渡都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后人便称为“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的粽叶,是疗效甚佳的中草药,味性甘寒,有清热、止血、生津利尿、解毒消肿等功效。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不宜多吃粽子。

因为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雄黄酒不可内服,否则对血液、神经、肝都有损伤。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而二硫化砷遇热后分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它是剧毒物,如进入人体,会破坏某些细胞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有损健康,大量饮用时可以致人死亡。

端午节这一天,苏州人有“采百草”的习俗,即采集药草存藏,以备疗疾,俗称“草头方”。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