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别忘疾病预防

时间
2008-12-08

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早已证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常与天气条件及其变化有关。以冬春为例,1—3月的天气特征不同,常发的疾病也不一样。

一月份天气寒冷,常常是年最低气温的出现时段,同时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持续“晴冷”的态势。本月最需要预防的是流行性脊髓膜炎(即“流脑”)。据观察,在一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医疗水平一般的城镇,每隔3—5年发生一次流脑小流行,8—1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流脑疫苗的普遍应用,流脑的发病有了明显下降,但其危害还并没有彻底消除,尤其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没有使用疫苗,则在寒冷的一月,很容易感染流脑。当然,一月份也是风湿病、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有些病史的及其家属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月份气温缓慢回升,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交汇并静止,云系较多,常有偏北大风,我国许多地区一年中的降雪日数以二月份最多。一月和二月是春节所在的时段,因而不可忽视肠胃疾病。节日期间饮食要有所节制,不可暴饮暴食,以避免胃扩张、肠炎、急性胰性炎等病的发生。同时,二月份又是甲肝的高发时段,饮食要注意卫生,不吃不洁不熟食物(尤其是半生不熟的水产品)。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疾病恢复期的人来说,二月份要特别注意休息和保暖,不可过分地沉醉于娱乐之中,室外活动也要尽可能减少。家庭取暖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注意室内的空气卫生,同时要通过洒水等方式,增大室内湿度,以减轻面部和嘴唇的不适。小孩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尽可能地避免去商场、电影院等人多的场所。

三月份是一年中冷暖空气最活跃的月份之一,天气以“多变”为特征,气温忽高忽低,降水时有时无。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我国许多地方“春寒”和“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几率也大大提高。这一时段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水痘时常流行,小学、幼儿园尤其要做好儿童的集体预防工作。由于天气“乍暖还寒”,因而三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非常高。事实上,每一次“乍暖还寒”,几乎都伴随着大风、降水或气压的变化,这些气象变化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是非常不利的。美国海洋大气局曾在一份关于天气和健康的报告中指出:“在天气由晴转雨(雪)、气压由高转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脑血管病的发作频率明显提高,危重病人常常在凄风苦雨中与世长辞。”(转自: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