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当养生专家

时间
2008-12-08

时下,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于是养生成为热门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呢?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赵氏经络养生会馆的专业养生师赵博。赵博从事养生指导工作多年,是吉林省著名的养生专业指导师,并负责吉林省的养生师培训工作。据他介绍,养生一词源于《黄帝内经》:“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健康是自然、情志与脏腑的和谐统一体。

养生的精髓又在哪里呢?《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经过演化而形成了完善的自身免疫修复机制,即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自动调节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益寿延年。当你给它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后,它就可以防治亚健康和疾病了。中医养生的精髓就在恢复人体“正气”上,它有别于西方科学提出的通过外界补充来达到平衡的理论。

养生的定位就是根据宇宙间大气圆运动的自然规律,结合五运六气,通过时间调理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及酸碱平衡,使人体与自然圆运动和谐,从而达到恢复正气的目的。从中医理论来说,人体存在着五大藏象系统,就是指心、肝、脾、肺、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脏”。那么它们都在人体起什么作用呢?

肾——肾主藏精,就像人体的银行,存储生活中积攒下来的精华,并负责繁衍后代。肾主水,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下肢脚和腿的浮肿都因肾无法及时排泄多余的水液。肾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对于补钙、补脑来讲,中医可以通过补肾一并解决。肾主毛发,故牙齿不长、脱落和头发的脱落和肾密切相关。

心——心藏神,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之君王。主血脉,其华在面,面色红润取决于心的健康;汗为心之液,在体内是血,出体外才叫汗,故有“血汗钱”之说。中医理论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指大脑在思考。

肝——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在晚上23点前躺下睡觉,血液才能在肝中新陈代谢。肝开窍于目,眼睛疾病与肝关系密切,如眼干涩,眼底出血都可通过调理肝脏得到解决。肝主筋,其华在爪,抽筋及指甲的软脆等都可通过养肝调节;肝主疏泄,助脾胃运化食物,分解脂肪,由于肝的疏泄功能不好才会导致脂肪肝,通过调理肝,脂肪肝是可以恢复的。肝气升发顺畅,身体康健;肝气郁结,可见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胸肋胀痛,月经不调,及乳房胀痛等症;若肝气升发太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眼红,耳鸣。

肺——肺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为人体能量的来源,维持生命。肺朝百脉,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能联系到肺脏。肺参与人体水分代谢,通调水道,是人体津液的来源,肺就好比珠穆朗玛峰上的冰雪,它是长江和黄河之水的源头。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病、鼻炎、咽喉炎诸症,皆可通过调肺解决。

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人体维持生命所需营养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饭后腹胀。脾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流动而不外溢,当鼻子出血或身体极易出现青紫现象,这都是脾不统血之故。脾主肌肉,肌肉的酸懒,后背板结,手脚肿胀都是脾虚之症。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如唇白为脾虚弱,唇紫为脾中有寒等。所以,人后天的身体状态、健康与否,与脾关系最为重要。

熟知五大脏象系统的功能后,就算真正踏入了中医养生之门,对于自己出现的失衡症状,也就知道是哪个脏腑出现的问题,从而采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了。应用五大脏象平衡的原则,我们在春季养生要选择食补,如鸡肉、鸡蛋、瘦猪肉、红枣等,不仅可改善慵懒的体质,还可充沛体力。然而,对于身体明显虚弱的人,则需要选择适当的滋补中药来调养,如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芪等。春天百花盛开,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若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总的说来,春天的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自己的养生专家!--摘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