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全气蕴则寿

时间
2008-12-08

阴阳肇判,神本于气,气归于神。氤氲孕育。天地造化之机,以神全气蕴为贵。《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撰,昭明太子名肃统,江苏丹阳人)云:“石韫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悟得此道,可却病延年。

人自有生以来,阴阳一体,郎具备了适应性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其能力趋于完善,至老年又逐渐衰退下来,可见与体内阴阳值的能量积累和储存有密切关系,所以《内经》上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积累和储备越多神气越充足,反之则神萎气弱。五脏的神气,可以通过神色反映出来。《索问·脉要精微论》日:“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自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兰;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生漆,不欲如地苍。”喜观气色者,首重辨“神”,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于此也能看出神与气的关系,气是神的外展,神乃气之领御。神全则五色敷和,气蕴则五色润泽。如果气外泄无余,五色极象出现,说明脏器将败;若神内陷散亡,五色渐离仅存一片灰惨,说明脏器已死。足见神气对于生命的重要。

中医还重视五脏与其功能的“体用”关系。脏器的特点是体阴而用阳,所以说脏体宜处常静,脏用当求恒动。《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面不能实。”与神气的“藏用”关系亦相吻合。人在与外界客体的接触中,影响健康的原因,社会因素多于生物因素,求得内外谐和是阴阳平衡的手段,是保养神气的关键所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藏用”的动静有致,实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颇受历世养生家的推崇,将它称做“摄神调气”。古谚云,“神气外张,寿命不长,神气坚强,老而弥壮”,确实存在科学道理。

欲求“神全气蕴”,先秦诸子提出了一些养生修炼功夫。如“归朴返真”、“少私寡欲”、“养精还丹”、“固本丰末”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以上经验仅供医师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