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湿与秋燥

时间
2008-12-08

秋分之后,一扫早秋的阴霾、燠热与苦雨,白天晴空万里,入夜星月皎洁,真是秋风飒爽,气候宜人。运气学说认为自秋分经寒露、霜降到立冬前的晚秋期间,突出一个“燥”字,王冰注《内经》称:“天度至此,万物皆燥”,即使是地低卑湿的我们上海来说,常规是一个多月不下雨,由前期的秋风秋雨变成了秋风秋燥,这正是李贺所谓“秋风吹地百草干”的季节了。

万物皆燥,人体当然也是燥。现今花头透,美容院里护肤保湿的各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但针对的只是肌肤外表的干燥,不知体内津液的保存更是御燥的关键所在,这当然涉及到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中医中药早在二千年前就关注滋润内燥,积累了丰富的学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大量应用各种植物自然汁,如生地汁、麦冬汁、葛根汁、芦根汁等,它既能治病,又保健润燥,疗效确切而令人信服,可惜的是半个世纪以来它已成了广陵散绝,在中医的故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一直在想,多少年来舶来的各种“可乐”席卷了神州大地,连汶川大地震中,压在废墟瓦砾下的小男孩被解救出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喝可乐,且强调要冰冻的,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当然可乐的配方是保密的,外人不得而知,但我可保证它在润燥生津、养阴济涸的功效上与植物自然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倘使现今环球风靡起了“生地可乐”、“麦冬可乐”,那该多好啊!既存亡继绝,保存和发扬了国粹,又润燥养生裨益于百姓,从中也可启动自己独特的产业大军。我倒担心今天自己不做,迟早别人会去做的。

不少过敏性疾病都与燥字相关,如皮炎、鼻炎、哮喘等,宋前古方治病常把润燥考虑进去,如唐代《外台》载“深师疗上气咳嗽,苏子煎方”(苏子、生姜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北宋《圣济总录》“治咳嗽久不已,百部煎方”(生百部汁、生地黄汁、生百合汁、生姜汁),它比后世名方清燥救肺汤等实效得多,遗憾在各大传统国药号不配传统国药,既久之后,年青一代自然茫然不识古方了。

不管是秋风秋雨,还是秋风秋燥,秋气的自然本色就是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丝丝愁绪,古人说:悲者秋之为气也。说明秋季是人们的心理脆弱时期。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前人忧愁大抵与悲欢离合相关,名句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万里悲秋常作客”等等,亲人远别,杳无音信,相思离愁是免不了的,今天不同了,只要大家都站在地球上,分分秒秒可以网上相见,时时刻刻可以电话相通,地球顿时缩小了,年轻人谁懂“相见时难别亦难”呢?如果把离怀别苦从悲秋中剔除了出去,那么千古以来所形成的秋悲概念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自我振作,避免无病呻吟,来享受美好的十月金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