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陌生人的生命对接

时间
2008-12-09

三对陌生人的生命对接

2003年9月24日上午,河南省会郑州有3对素不相识的人实施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6人3对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我国白血病治疗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了拯救数以万计的白血病患者,我国于1992年成立了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总库,如今已有6万份库容。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立于2002年11月,全省已有两万多人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检测入库的有4500多人,在全国各分库中排名第五,已有10多名国内患者在此配型成功。

为了战胜白血病,河南省肿瘤医院这些年一直在不懈探索。近两年,该院已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2例,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和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白血病也获得成功。最近,经国家专家组评审,该院已获准正式开展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一家拥有血液病专科的医院,在白血病治疗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这次,由河南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省肿瘤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那些满怀爱心的人联袂奏响一曲充满真情的动人乐章。

9月24日8时20分,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宋东方、顾双林、刘新伟3人躺上了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采血床。12时10分,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医护人员立即把3袋盛着“种子”的血袋分别装进3个红色的盒子,用专用车辆把这些生命的“种子”分别送到省肿瘤医院和市三院。

早在9月18日,3位捐献者就来到郑州。在医院里,医护人员连续5天为他们注射药物动员剂。这种动员剂能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20~30倍,以便采集。

捐赠者之一的刘新伟是新郑市的一位小学教师,在一次自愿献血时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的志愿者。8月中旬,他接到资料库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配型相合,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赠造血干细胞。后来他才知道,将和他“生命对接”的患者不但与他同龄、同血型、同HLA,而且也是一名教师。刘新伟说:“做好事就要尽心尽意。接到通知后,妻子总是给我做好吃的,让我把身体养得壮壮的。”

另一位捐赠者顾双林先生来自江苏常州,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接到资料库的通知后,他做好了家人的工作,并得到所在企业的支持,不远千里来到郑州。

捐赠者宋东方来自河南省焦作市,是个身高180厘米的棒小伙子。得知自己可为一个16岁的孩子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他神秘地告诉妻子:“我中大奖了!”妻子详细询问后才得知原委,一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善举。宋东方说:“生命只有一次。能够用我的骨髓去救人,比中500万元大奖都高兴!”

在两家医院的移植室里,3名患者已经进入了接受移植的最佳状态。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患者朱某某的丈夫一直守候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移植室外的走廊上,看到医生手捧着红盒子走进移植室。他知道,那是他们全家和医务人员寻找了将近一年的救命“宝贝”。他拿起电话,只对躺在移植床上的妻子说了两个字:“来了。”

从刘新伟身上采集来的50毫升带着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缓缓输进了朱某某的体内。约半个小时输完后,朱某某摸索着找来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了“胜利”两个大字,给医护人员和窗外走廊的亲人及记者们看。

在隔壁的另一间移植室里,16岁的小邹接受了宋东方的造血干细胞。他是家里的独生子,3个月前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今,孩子有救了,这个三口之家也就得救了。

躺在郑州市三院移植室的患者王某某也顺利接受了顾双林捐赠的造血干细胞。术后,王某某微笑着向守候在走廊里的人们挥手,笑容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求和希望。

据专家介绍,如无排异反应,移植后半个月造血干细胞将在患者体内成长,患者康复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