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
2008-12-09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先后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和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至心室。该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当激动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时间和途径等一项或多项发生异常时称为心律失常。

1、诊断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节律、起止特点、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心电图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希氏束电图,心腔内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2、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者频率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心力衰竭等,甘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亦可引起。患者除心悸外无其它明显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100次/分。

②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老人、颅内压增高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人。轻者无明显症状,心率过慢时可引起头晕,胸闷和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0次/分。

③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多无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隔相差0.12秒以上。

④窦性停搏:窦房结于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常见于窦房结功能低下,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及高钾血症等。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感心悸,如停搏时间过长,可致眩晕、昏厥甚至猝死。心电图示很长一段时间无P波,其后可现异位节律点的逸搏。

⑤病窦综合征: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临床上以脑供血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主诉头晕和眼花等,重者可出现昏厥和抽搐,即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也可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称快慢综合征。

(2)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提早出现的异位心搏。根据起搏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往往与精神紧张和吸烟等有关;亦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导管检查及服用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时。轻者可有心跳间歇和停顿感,重者引起心悸、气短、乏力和心绞痛。听诊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心电图特征:

①房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P—QRS—T波,P波与窦性P波略有差异;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与窦性者相似;多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②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QRS—T波,QRS波为室上型,其前无P波或QRS波群前后可出现逆行P波;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③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QRS-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其前无P波;T波宽大且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代偿间歇

(3)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系阵发出现的迅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根据起搏点位置不同分为房性、房屋交界区性及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前二者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健康人,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洋地黄中毒等。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而广泛的心肌病变,也见于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及心导管检查。阵发性心动过速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多有心悸、胸闷和头晕症状,除非发作时间长、频率快或基础心脏病较严重,一般较少引起显著的血液动力学障碍。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者由于心排血量明显降低,易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甚至阿一斯综合征。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①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3个或3个以上连续的室性早搏;心率140~220次/分;不易辨认P波,节律绝对均齐;QRS波形态一般为室上型。

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3个或3个以上连续的室性早搏;心率140~220次/分;QRS波时限>0.12秒;若发现P波,其与QRS波群无关,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可见心房本获或室性融合波。

(4)扑动与颤动: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根据异位起搏点不同分为心房扑动与颤动(简称房扑,房颤)和心室扑动与颤动(简称室扑、室颤)。房扑和房颤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冠心病等,亦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洋地黄中毒等。室扑和室颤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低钾血症及洋地黄中毒等。房扑或房颤可引起心悸、胸闷等,如果发作时心室率过快或原心脏病严重者,可导致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或休克。另外,心房栓子脱落可致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常见。房扑或房颤发作时,体检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心室扑动与颤动是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抽搐,检体脉搏消失,血压下降为零,心音消失,继而呼吸停止。心电图特征:

①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240~350次/分、形态、间隔、振幅绝对规则的F波;QRS波群多为室上型,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

②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形态、间隔及振幅绝对不规则的f波;QRS波群多呈室上型;R—R间隔绝对不等。

③室扑与室颤:P—QRS—T波群消失,室扑时代之以均匀连续大幅度波动、其频率为150~250次/分;室颤则表现为形态、频率、振幅完全不规则的波动,其频率为500次/分。

(5)房室传导阻滞:系冲动在房室传导的过程中受到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第一度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第三度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和洋地黄中毒等。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无症状,听诊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心室率慢时可引起心悸、头晕及胸闷等症状,听诊除有心脏病杂音外,心律不规则;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轻者可无症状或感头晕、心悸、弊气等,重者可引起晕厥、抽搐,即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听诊心律慢而规则,约30~50次/分、大炮音等。心电图特征:

①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0.20秒,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②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若干个心搏后有—QRS波群脱落(文氏现象);Ⅱ型:一系列正常心搏后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③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心室各自均匀搏动,心室率慢于心房率,如果阻滞部位较高,QRS波群为室上型,反之QRS波群宽大畸形。

(6)心室内传导阻滞:指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前和后分支传导阻滞。心脏听诊无特异性发现。心电图特征:

①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0.12秒,Ⅰ导联S联波增宽,V1导联呈rSR1型,V5、V6导联R波窄高,S波宽,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0.12秒,V1、V2导联呈rS或QS波,Ⅰ导联及V5、V6导联R波增宽、有切迹、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与护理:

①心理护理。应向病人适当作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取得理解和合作。对一些功能性心律失常,往往经过休息、精神安慰和消除各种诱因取得显效,必要时可酌用镇静剂。

②休息。护士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对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应嘱其卧床休息。对某些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应鼓励其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③饮食。饱食、进食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吸烟和酗酒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予避免。指导病人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和富于营养的饮食。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如桔子、香焦等,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④呼氧。缺氧可导致或加重心律失常,根据血氧浓度及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气浓度和流量。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和血压等。测心率、脉搏时应连续测定1分钟,对有房颤者,在有条件时,应由二人同时分测心率和脉率。此外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严防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⑥心电监护。对心律失常者行心电监护有助于诊断、治疗、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要求护士应熟悉护仪的各种性能,在心电监护中能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并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心电图检查。注意应监护仪上设定心率报警范围,以便在严重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时及时报警。

⑦对各种心律失常均应积极查找病因及诱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中由贫血 贫血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引起者常能得以有效控制。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尚应注意有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史,如系药物引起,则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处理。

(2)心律失常的治疗和护理:

①窦性心律失常:

A.对窦性心动过速首先寻找和去除诱因,并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可酌予镇静剂或ß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

B.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仅限于心率过慢引起头晕、晕厥、低血压及心力衰竭者,对合并血液动力学障碍者可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者可安置心脏起搏器。对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C.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予特殊治疗。

②过早搏动:偶发者无需治疗,如发作频繁且症状明显或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时,应予药物治疗,对房性早搏,可选用心得安或异搏定等;对室性早搏可选用慢性心律、心律平或奎尼丁等。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室性早搏,利多瞳因疗效最佳,可通过连续心电监护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估介疗效和观察副作用,如出现多源性室性早搏及早发室性早搏、连发性早搏,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及除颤机。对洋地黄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应酌情停药;应用利尿剂时,应警惕由低钾血症引起的室性早搏。

③阵发性心动过速: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先采用机械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颈动脉窦、按压眼球或刺激咽部等终止发作。按压颈动脉窦时切忌用力过猛或双侧同时按压,必要时心电监护,且终止后立即停止按压。无效时可选用西地兰、异搏定、或心律平稳后缓慢静脉注射,且同时监测心律和心率。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时,宜采用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

B.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如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可选用利多卡因或溴苄 胺等静脉注射。必要时行体外直流同步电复律。

④扑动与颤动:

A.心房扑动与颤动:(a)对急性发作者应监测和记录脉率、心率、呼吸和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心绞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医嘱备好药物及电除颤器。(b)对慢性房扑可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对急性发作者,尤其是心室率过快时首选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对慢性房颤多用药物如洋地黄、异搏定或心律平等控制心室率;急性房颤因心室率过快而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时,首选体外同步直流电转复。对无血液动力学障碍者,可静脉注射西地兰或异搏定控制心室率,注射宜缓慢,且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当心室率〈90次/分或转成窦性心律时立即停止推注。(c)为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慢性房颤患者可服小剂量阿斯匹林,如心房明显增大,血流瘀滞或心房内有血栓形成者应进行终身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B.心室扑动与颤动:立即行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⑤房室传导阻滞:

A.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特殊治疗。

B.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密切观察,当心室率〈40分/分时,可试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好人工心脏起搏的准备。

C.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QRS波群时限〈0.12秒;心室率〉40次/分;无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可严密观察,暂不处理。如心室率〈40次/分且合并血液动力学障碍时,可予异丙肾上腺素稀释后静脉滴注,必要时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密切监护心率和血压等,注意有无心力衰竭,严防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对合并室早者尤应注意,警惕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如出现心脏停搏,应立即心肺复苏。急性发作的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药物治疗一周后仍不恢复者,若合并严重的血液动务学障碍,应考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D.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报告医生考虑是否停药,如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停药,通知并协助医生作必要的处理。

⑥心室内传导阻滞:慢性心室内传导阻滞,如为单一束支或双束支病变且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特殊治疗,嘱其定期随诊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内阻滞,常示梗塞范围较大,应严密监护,酌情作好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准备。如系洋地黄或奎尼丁等药物所致,应立即停药,按前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