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病机学研究方略

时间
2008-12-09

中国中医药报 证候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病机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七五”以来,证候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病机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病机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而这正是证候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医学一贯将病理变化作为说明生理现象的佐证,并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和前提。因此,研究证候病机既是基础研究的需要,也是临床研究的需要。

证候病机学研究层次:①基本病机,包括阴阳失调、邪正盛衰、气血津液失常等。②系统病机,包括脏腑病机、经络病机、外感热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等。③症状发生机理,包括症状和体征病机分析等。基本病机和系统病机主要是求同,探求共性的一般规律; 症状病机主要是求异,从不同的症状、体征中探求其特异性病理改变。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证候病机学研究的重要原则。必须加强中医证候病机学理论研究,必须遵循“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原则,系统梳理研究中医证候病机学理论,没有对二千年来中医证候病机学理论充分地掌握,就不可能有所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吸收已经取得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证候病机学理论。理论研究,重在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假说、新理论,并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中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提高中医证候病机学理论。

证候病机与防治机理研究结合是阐明证候病机理论的重要途径。防治机理研究是以中医证候病机理论为基础,通过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中医治法及方药的作用,为中医证候病机研究提供佐证。病、证、机、法、方、药之间,病机一线贯串其中。从防治机理研究中医证候病机,首先要肯定立法处方的治疗效果。中医病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至关重要。

证候病机学重在临床研究。证候病机理论的根基在临床,又应用于临床,必须通过临床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够对其理论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必须注意辨人-辨体-辨病-辨症-辨证相结合,其研究方法优点在于:能够比较规范地界定诊断标准范畴,相对地、动态地分析病理变化机制,比较确切地把握病理变化的规律,比较严格地探索其普遍性和特异性的客观指标,结论可以比较、可以重复,可信性也较大。证候病机学实验研究主要是动物模型问题。应注意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具体而言,应立足于在宏观、整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超微研究。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掌握相对、辩证、动态观察分析综合病理机制的方法,对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予以充分考虑。还要反对把“假说”绝对化或过分追求“理想化”,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结果。

证候病机学的多学科研究非常重要。多学科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横向综合研究对于更新中医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使证候病机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