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对其它肺外结核的治疗研究

时间
2008-12-09

其它肺外结核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1998年制定的中国结核病分类法将其归为第Ⅴ类。一般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淋巴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等。而传统中医则根椐其部位及病变性质将其归于各种症型之中,如淋巴结核称瘰疬,骨结核称流痰,乳腺结核称乳痨,肾结核称肾痨,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则属中医的痨瘵、腹痛、积聚、鼓胀、泄泻等范畴,其辩证论治既有他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现择要予以介绍。

一、淋巴结结核

(一)概述淋巴结结核中医称瘰疬,多发生于颈部,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起病缓慢,初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瘰疬之名,首见于《灵柩.寒热篇》,以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而且名称甚多,有以经络部位命名的,如生于项前的属阳明经,名痰疬;生于颈项两侧的属少阳经,名气疬;有以病因命名的如风毒、热毒;有以形态命名的,若累累如贯珠的称瘰疬;三五堆叠的名重瘰疬等等,总之,病名虽多,但按其性质可分慢性、急性的两类,急性的多因外感风温而发,是属风热、痰毒范畴,证治与颈痈相仿;慢性的多因气郁虚劳所致,为目前临床上所称的瘰疬。(二)病因病机瘰疬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此症,病之后期,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有时可转入虚损。此外瘰疬也可先由肺肾阴亏,以致阴亏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形成本病。总之,本病多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以致结聚成核而为病。本病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腋部等部位的。初期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中期:结块逐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的数个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能活动。如果液化成脓时,则表皮转成暗红色而微热,接触有轻微波动感。后期:液化成脓的结块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暗,可以形成窦道,如果脓水转厚,肉芽转成鲜红色,表示即将愈合。本病初起一般无全身不适,或有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腹胀纳呆等气滞脾失健运之证。中期液化成脓时,可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等;后期溃破,日久不愈,肝肾气损,气血虚弱,可有潮热、咳嗽、盗汗或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等虚象。若先由肺肾阴亏所致的,则在初起时就有上述虚象表现。总之,本病结核如延之数年,仍按之能动,且既不破溃,也不长大的,其病较轻;如初起累累数枚,坚肿不移,并粘连在一起的,则其病较重。预后一般良好,但每因体虚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此外,部分患者,有的结核未消,有的已液化成脓,有的结核溃破,可三者同时出现。本病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帮助明确诊断。(三)鉴别诊断(1) 核:(淋巴结炎)可由头面、口腔等部疮疖或破损引起,一般多为单个结块肿大,起发迅速,压之疼痛,很少化脓。

(2)失荣:口腔、鼻咽、喉部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颈部。多见于中、老年,初起肿起即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动,常伴有头痛、鼻血。破溃后,疮面如石榴样,血水淋漓。

(3)恶性淋巴瘤:男性青年多见,以颈部结块肿大为多,早期肿大,结块质中等硬,各自分开,活动度大(游离),与瘰疬相似,但后期即互相粘连,肿块较瘰疬大而坚硬,带有弹性(如硬橡皮样)。此外,全身的淋巴结(腋窝、腹股沟部、纵隔等)肿大以及肝脾肿大、严重贫血,早期可有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发热或不规则发热,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四)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

主证:情志不舒,胸中郁闷,善太息或烦躁易怒,或思虑过度,于颈项或腋下突然发现一枚乃数枚皮下结节,皮色不红,按之不痛,推之能动,触之坚实。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 疏肝养血、解郁化痰。

方药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方中当归、赤芍、白芍、丹参养血活血;柴胡、黄芩、夏枯草疏肝清热;半夏、海藻、茯苓、陈皮解郁化痰。本方可用于淋巴结结核初起者。2、肺肾阴虚

主证: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颈项部渐生结节,经久不变,午后低热,自汗盗汗,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 六味地黄汤加减:方中党参、生地、山药、山萸肉、南沙参、茯苓滋补肾阴;生牡蛎、海蛤壳、象贝母化痰散结。本方用于素体阴虚或合并有肺结核等阴虚证明显者。3、痰热互结

主证:结节渐大,与皮肤粘连,或结节间相互粘连成串成团,推之少动,按之微痛,触之微热,皮色暗红,可以转化或出现波动。甚者可有较明显的红、肿、热、痛。舌质淡红,苔白或黄,脉弦滑。

治则 清热化痰,托毒外出。

方药 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银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陈皮、半夏、夏枯草、生牡蛎化痰软坚;黄芪、皂角刺、穿山甲托里透脓。本方适用于淋巴结结核合并化脓性感染或寒性脓肿形成者。4、气血两亏

主证:病久溃破,长期不愈,脓液稀薄,肉芽水肿,皮色暗红,同时可见有面色少华,精神不振,身体倦怠,动则汗出等气虚血亏病象,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 补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 八珍汤加减: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益气血;黄芪、野菊花、夏枯草托毒化痰。本方适用于破溃型淋巴结结核。(五) 其它治法1、结节型淋巴结结核可用多种药膏外敷。各地经验不同,总的原则用温阳散结之法。如可选用冲和膏,阳和解凝膏、黑退消、紫霞膏等,若合并非特异性感染,则可用金黄膏。

2、脓肿初成,可用千捶膏或金黄膏加雄麝散外敷,脓肿形成后应行切开排脓。新鲜泽漆500g,(干品亦可)洗净,加水100ml,煎至500ml,去渣装瓶备用。用药液反复冲洗创面,或用注射器抽吸冲冼瘘管,日1次。

3、脓肿初溃,腐肉较多,用红纱条换药,也可用五五丹使化脓伤口愈合。已做清创手术而未能缝合的伤口,可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

4、窦道可用天龙粉30克,冰片1—2克,煅珍珠3克磨碎,拌匀,根据窦道大小将引流条置入窦道,日换1次,或以鳖甲粉50克与凡士林制油纱条100块,外敷或填塞病灶,隔日换药1次。

5、针刺及截根术 硬肿型在局部消毒后,用火针刺透淋巴结基底部,1日1次,软溃型针后,用猫爪草50克水煎,黄酒125克分两次同服,连服2—3剂,间隔10天继服。药后令微汗出。截根疗法方法是:俯卧,局麻下于左右膈俞,肝俞处切开长1.5寸(深达肌层为度)之口;尖刀轻轻挑下面部分肌纤维组织,局部用消毒纱布复盖并固定,1周后以同法于两侧肝俞处重复手术。可同时口服泽漆丸。

6、火针法 此法裁于《外科正宗》,现已少用。用此法治疗,诊断必须明确。本法适用于结节型者。选用粗的针灸针或缝衣针等,在酒精灯上烧红之后,用左手固定好欲刺的淋巴结,然后准确迅速地刺入结核上,留针1分钟,每个淋巴结核首次灼3针,隔3—4天重复1次,一般治疗4—10次。

7、拔核法 用白降丹粉与米饭捣和,捏成绿豆大扁形药饼,也可用下方做药饼;黑猫齿6克,白降丹30克,红升丹1克,黄升丹1克,轻粉1克。将药饼敷于肿核处,外盖太乙膏,每天换药1次,约10天左右可将核拔出,核拔后,用生肌玉红膏等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8、挑治疗法 在肩胛下方,脊柱两侧寻找略高于皮肤,其色微红,按之颜色不退的结核点,用三棱针挑之出血。亦可在肩井,肺俞等穴位,消毒,局麻后,将针尖与皮肤平行,挑起皮肤,造成0.5厘米裂口,针刺入0.3厘米轻轻上提,左右摇摆,直到把纤维拉出。针向一侧转动,使纤维缠于针体上,最后将针直立捻转,使产生得气感后出针,无菌敷料包扎,每3天1次,每次1穴。

9、针刺法 可直接针刺肿大的淋巴结,配以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度刺激,亦可用三棱针,选膀胱经的肺俞、膈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局部消毒麻醉后,直刺达肌膜,纵行划动9次,划幅1.5厘米,每日1次,每次1穴(双侧),21次为1疗程。

10、单验方

(1)用炮山甲45克,蜈蚣2条、僵蚕15克、火硝1克、守宫2只、全蝎2只,白附子45克,做胶囊服。

(2)全蝎、蜈蚣、僵蚕、浙贝等量,共研为末。成人每次取1—2.5克,与鸡蛋1枚搅匀后,用植物油或不用油煎熟顿服。日两次,20—30日1疗程。

(3)用红大戟、甘遂、白芥子各5克,朱砂10克,共研作蜜丸(0.4—0.5克/丸)1—2丸/日3次口服。

(4)用过山虎30克,柞木40克,朱砂10克,飞天蜈蚣、川椒、乌药各10克(小儿酌减),日1剂。

(5)猫头骨一个焙干醋煅;活蝙蝠一个剖腹,内装朱砂10克炙焦为末;天南星、白矾各30克为末,黄蜡熔化后调诸末为小丸如黄豆大,每晚临睡时大米饭送服30粒。

(6)清创合剂:银花15克,连翘15克,夏枯草2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生黄芪2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服。本方为配合脓肿破溃型淋巴结结核清创术所拟,手术前后均可服用。

(7)水红花散:水红花,一半炒用,一半生用,共研粗末,水煎温服,每次6克,1日3次,治瘰疬、肿核、结硬不消。

(8)夏枯草散:夏枯草6份,甘草1份,共为末,每日2次,每次用3克,清茶调下。

(9)夏枯草膏,每次10克,每日2次。

(10) 内消瘰疬丸,每日1袋,分2次服。(11)红大戟120克,鸡蛋7只,同煮2小时,每日服鸡蛋1只。(12)猫爪草10克,水煎服。(六)[预防、预后及护理]本病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尤其是脓肿型和破溃型患者,应供给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手术前后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腥发物。手术后宜卧床休息,注意伤口引流情况,伤口处用砂袋(重约500克左右),加压,以助消灭死腔,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引流条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5—7天拆除缝线。应劝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忌暴怒郁闷和思虑过度,对预防复发有一定意义。手术治愈的患者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应坚持用抗结核药半年以上。

附[各家经验荟萃]

王钧棠报道:用红粉、轻粉各2.5克,研成极细粉,再掺入提毒散5克及冰片少许制成五五、七三、八二、九一粉,直接或药粉作捻纳入疮口中,日1次或隔日换药1次,共治71例,26—102日后全部痊愈。[天津中医1990;(2):16]陈国才报道:对脓肿型淋巴结结核用穿刺后加压包扎的方法实行治疗,4例均获治愈。方法是:用9号针头,从脓肿边缘的健康组织刺入,进入脓腔,将脓液抽净,然后用无菌敷料叠成14层以上,其面积与脓肿面积等大,放于抽净脓液的脓肿上,进行加压包扎,用胶布固定,一般经3—4次抽脓,红肿或消失,并形成粘连。[实用外科杂志1986;6(12):660]李守信报道:将攻瘰丹(天龙、蜈蚣、黄连、麝香等)置入病灶,外贴消核膏,(大戟、蜂房、儿茶、乳香等)10天左右,在病灶与正常组织间之皮肤上出现一灰白色环形分界线,再沿分界线敷化离散(硇砂、白蔹、珍珠、凤凰衣等)外贴消核膏7—10天换药1次。治疗103例,结果痊愈99例,好转4例。[山西中医1988;(4):11]

陈仕健等报道,用猪苦胆膏治疗淋巴结结核53例,治愈26例,有效21例,疗程2个月。药膏制法:猪胆10、醋13、松香0.1克,将胆、醋置于铁锅中,文火煎3—4小时,时时搅拌,成膏后加入松香末和匀,用时将膏涂于结节或脓肿之表面或创口内,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中医杂志1980;3:38]田秀璋报道,用猫爪草10克,蜈蚣一条研末混合,清晨空腹一次服下,儿童减半。治疗210例,20至90日后,全部痊愈。[河北中医1990;12(1);10]赵瑞安报道,以四妙汤联合抗结核药治疗浅表淋巴结结核50例,药用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银花、生甘草各10克。病灶在颈部加柴胡6克;阴虚加生地10克。气虚加太子参15克。日1剂,15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同时选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抗结核药,2—3种联合使用。外用白降丹,以生理盐水配成0.5%、0.1%两种溶液,置入消毒纱条,溶液存放不超过1个月,病灶脓肿形成者予以切开引流,溃疡或窦道引流不畅者则扩创引流,首选0.5%白降丹液纱条充填创口连续3—4次,待肉芽新鲜时改用0.1%白降丹液纱条并逐渐减少纱条直至疮口愈合。间日换药,勿使纱条接触周围皮肤。结果:治愈45例,有效5例,疗程50.1±27.2日,本组治愈率、疗程分别高于和短于单用抗结核西药对照组(P<0.05和P<0.0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100]曲学英报道:(1)硬结期:服瘰疬丸1号(全蝎、蜈蚣、僵蚕、土贝母、牡蛎、玄参、木鳖子、白芨、山慈姑、海藻、昆布、香附)。外敷1号圆芪膏(红娘子、硇砂、生半夏、生川草乌、生南星、肉桂、麝香、圆芪鲜根)(2)成脓期:内服瘰疬丸Ⅱ号(全蝎、蜈蚣、僵蚕、浙贝、木鳖子、白芷、桔梗、黄芪、当归、皂刺、夏枯草膏);外贴Ⅱ号圆芪膏(皂刺、生半夏、南星、浙贝、白芷、僵蚕、白蔹、麝香、圆芪鲜根)。(3)破溃期:内服Ⅲ号瘰疬丸,(黄芪、当归、双花、白芍、白蔹、肉桂、龟版、桔梗、熟地、党参、甘草、蜂蜜、)疮面撒三七丹、八二 丹、外贴圆芪膏Ⅲ号(生半夏、白芨、白蔹、龟版、象皮、龙骨等,圆芪鲜根煎熬成膏调匀)。共治131例,2——3月后治愈133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江苏中医1989;(2):12]王爱民报道: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6—12个月的基础上,用病灶清除术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241例,临床治愈100%,平均疗程7天。术后随访半年,复发率3.3%[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6;9(2):77]王发强报道用黄石散治疗颈腋部破溃型淋巴结核2440例(中西结合杂志19899(11)691)药用黄连、黄柏、煅石膏研末备用,先局部清创,引流后将黄石散用陈醋调糊状,敷于创口内,每日换药一次,近期治愈率99.7%,瘘管闭合时间15—87天,随访68.8%,复发率9.4%。冯昌荣等用控涎丹加味治疗淋巴结核95例(黑龙江省中医药1982(4)29) 药用红大戟15克 甘遂15克 白芥子15克 朱砂10克为末制成蜜丸,每丸含药粉0.4—0.5克,每次服1—2丸,日服3次,结果支气管旁淋巴结核54例,治愈48例,好转4例,无效2例。颈部淋巴结核26例,治愈24例,无效2例。颌下淋巴结核12例,治愈11例,无效1例,腹股沟淋巴结核2例,均治愈。腋下淋巴结核1例,治愈。陈仕健等用猪苦胆膏治疗淋巴结核53例,(中医杂志198021(3)198)药用猪胆5千克(去皮) 食醋6.5千克 松香50克 制成膏剂外敷,53例全部有效,病变缩小至不能触及,痊愈26例,缩小大于1/2者21例,缩小小于1/2者6例,一般半个月见效,二个月治愈或好转。万长行等自拟砒猪油膏祛腐生肌膏治疗化脓性淋巴结核98例,(吉林中医1992(3)18)药用白砒50克 轻粉20克 红升丹30克 另配祛腐生肌膏(血竭50克 儿茶30克 没药15克 乳香15克 轻粉25克 冰片5克 樟丹250克 浙贝1000克如法炮制后外用。)98例均痊愈,痊愈时间14—45天。李志民用复方全贝散治疗淋巴结核68例(新疆中医药1987(1)31)药用全虫80克 贝母120克 玄参 白芨各90克 连翘120克 山甲 僵蚕各60克 蜈蚣45克 牡蛎120克 壁虎45克 朱砂18克 露蜂房45克 蟾酥2克 血竭15克 麝香1.2克 信石1.5克 斑蝥1.5克 共为细末,一次服3克,每日2次,治68例,治愈62例,好转6例。姜春水用消结散治疗颈淋巴结核67例(陕西中医199314(5)197)药用黄芪、猫爪草100克 海藻80克 夏枯草 山慈菇各60克 川贝母 神曲各40克共为细末,每服8克,日三次,有破溃及窦道配合外用红升丹等治疗,结果67例中治愈42例,显效25例。赵瑞安等用白降丹液纱条治疗溃瘘型颈淋巴结核44例,经19—64天治疗,43例痊愈。朱松毅用白降丹敷贴治疗颈淋巴结核20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33) 经3—5个月治疗全部治愈。廖有业用独味夏枯草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5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4)146)药用夏枯草5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沸水浸泡当茶饮,全部治愈。陈志祺等用红升丹治疗淋巴结核溃疡瘘管12例,药用朱砂15克 雄黄15克 水银3克 火硝120克 白矾30克 皂矾18克 依法炮制后外用。12例中疗程最短20天,最长65日,平均35日全部愈合。苏荣扎布用“希莫吉勒1号”治疗体表淋巴结核102例,(内蒙古中医药199312(1)16) 药用栀子 词子 紫草 紫草茸 文宫木 白芸香 草决明 红花 瑞香 狼毒 党 参 等19味制成丸散,每日3次,每次3克,内服同时配合30%哈布德仁软膏外用,结果结核性炎症者97例,痊愈78例,好转19例,脓肿液化型3例,痊愈2例,好转1例,溃疡窦道型1例好转,混合型1例,好转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