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学子的心声:突然发现最关心中医学子的是张功耀

时间
2008-12-09

关于所谓国家中医药大学培养出的"纯中医"的事我有话要说.希望大家看后能反映到上面去,我觉得制定政策的人不太了解现代中医师的情况,导致了很多误解,和中医学生就业很困难.一方面国家规定中医学子要在医疗机构行医五年才能自行开业,一方面医疗机构根本不想要不赚钱的纯中医.我就是你所说的国家培养出的"纯中医",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我们是怎么"纯"法呢.且听我细细道来.在学校的五年,人解,西外,西内,西诊,病理,生理,生化,西医儿科妇科外科,神经病等西医课程我们差不多都开了.实习时,我们是在全省最好的中医院实习,第一天带教老师,中医硕士生就告诉我们一定要按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来行医.所谓基本诊疗规范,其实就是指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诊疗指南(西医).问诊,体格检查,写医嘱,开处方,写首次病程记录......我们实习时反复受的就是这样的训练.毕业后在基层一家小中医院工作,第一年在大内科和急诊科间转科,受的仍然是现代医学的训练.医院反复考核我们的,不是黄帝内经,不是阴阳五行,而是医学三基的内容.后来我转到针灸科,但是我确诊病人依靠的并不仅仅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有病人的体征,以及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跟臀试验等专科体格检查.有时还要参考x线,ct检查的结果.对病人我们也不是只用针灸,该输液时输液,该牵引时牵引,甚至还要考虑用神经阻滞,科室下一步准备开展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做中医医师时,我们的西医水平常常受到西医同行嘲讽.那种侮辱让人终身难忘.为此拼命去考西医的研究生,周折数年终得成功,可是宝贵的青春却早已经过去了.在你成功的时候你那些西医同行们早已成家立业. 我们认为现代中医学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从情感上说,我们与现代医学而不是传统中医挨得更近.当然许多西医师并不认我们这个亲戚. 现在我反而觉得张功耀的建议对中医医师的发展更有利:(张功耀)花5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全国所有的中医药大学,就近成建制地并入医科大学. (张功耀)花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国所有的“中医医院”更名为“医院”,实行与全国其它医院完全相同的经营与管理。(张功耀)国家创造条件为原中医中药从业人员转为“主流医学”提供考核与培训机会。(张功耀)我们办那么多的中医学院,本身就是严重错误。积累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连中医学院的博士都就业困难。这些话有什么不对呢?很多中医师做手术不比西医差,西医不比西医差,在学校医院学的练的又全是西医,为什么不让这些中医师考西医执照呢?为什么要让这些医师战战兢兢地在法规之外行医?不信可以去做一个网络调查,有哪一个中医师会不想去考西医执照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现在想来最关心中医学子处境的竟然是那个说"国家创造条件为原中医中药从业人员转为“主流医学”提供考核与培训机会。"的张功耀. 而不是决不准许中医学生考临床医学医师执照的法规制定者. 我建议要让现代中医和西医内科,西医外科,西医五官科一样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临床医学学生一样毕业时考临床执业医师执照.所不同的是,现代中医专业出来的学生,相较于西医院校出来的学生,多针灸蜂针拔罐推拿开中药方等中医课程. 作为从业者,我们对这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经过中医界多年的探索,大多数中医学者达成共识,认为现代中医的定义是这样的:现代中医学:一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的,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学科.时至今日,同数理化等精确科学比较起来,现代中医学还常常被视为是实用技艺而非严密科学,或至多是“软科学”。现代中医学在诊断上力求寻找客观的指标.在治疗上力求找到循证医学证据证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模糊事物,没有分明的数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词句来形容、描述。比如,比较年轻、高个、大胖子、好、漂亮、善、热、远……。又例如,要确定一炉钢水是否已经炼好,除了要知道钢水的温度、成分比例和冶炼时间等精确信息外,还需要参考钢水颜色、沸腾情况等模糊信息。在人们的医学经验中,往往也有许多模糊的东西。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正常和异常的分界是模糊的,特别是主观感觉。比如说,疲劳感的正常上限在什么地方,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肯定为病态,就很难回答。而中医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经络,脏腑等许多词汇就是用来记录具有"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事物的.所以现代中医学在力求寻找客观的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医学中许多界限不分明问题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