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灸法之力作

时间
2008-12-09

关键词:《中国民间奇特灸法》张仁 书评 灸法文献

——《中国民间奇特灸法》读后

灸法的产生源于火,它的起源可能早于针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在我国古代盛极一时。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以实施灸疗为业的灸师,曾经“水陆舟车、客途旅次、以及穷乡僻壤无药之处”无处不在。然而,目前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医学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针灸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创立了实验针灸学,临床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刺灸之法,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主要集中在针法上。而国内针灸临床也存在“废灸存针”的倾向,在国外,针灸虽然很红火,但针灸诊所大都“有针无灸”,绵延几千年的灸法正濒临萎缩。如何重振灸法,已经引起针灸界有识之士的严重关注。

张仁教授及其合作者共同推出的《中国民间奇特灸法》[1]一书,是作者在30余年临床的基础上对灸法文献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的灸法新著,它的出版对灸法的重新崛起,无疑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特点。

总结文献 全面系统

作者广泛收罗古今中外有关灸疗的大量文献。就医籍而言,该书分别从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和近现代(包括国外)五个时期介绍灸疗专著和相关医籍。不仅对我国灸法(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起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各时期的突出成就、医家们的创新及临床与理论的发展作了详细阐述,而且对灸疗法东传日本、西传欧洲的兴衰情况进行介绍,单灸法专著即向读者介绍将近50部,其中很多是一般教材和灸疗专著中从未提及的,全面展示了灸疗数千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收集了数以千计的现代灸疗临床文献,更使读者对当今灸疗的水平和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灸法内容 丰富多彩

在漫长的灸疗法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和医学工作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灸疗技术。那么,目前在临床使用的和古代记载而仍有现代应用价值的灸疗法到底分多少类、有多少种?就笔者所知,比较确切地回答这一问题的,该书应该是第一部。首先,《中国民间奇特灸法》一书,将灸法分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二大类。在艾灸法中,一般有关书籍中把灸法仅分艾炷灸法(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艾条灸法(又分悬起灸,实按灸)、温针灸法及灸器法(温灸架灸,温筒器灸,温盒灸法)4大类。而这部书把艾灸法细分为艾炷着肤灸法、艾炷隔物灸法、艾条悬灸法、艾条隔物悬灸法、艾条压灸法、铺灸法、艾灸器灸、温针灸及其他灸法共9大类。特别是非艾灸法的内容,一般教材和有关专著介绍均较为简单,而该书则详细分为:线灸法、点灸法、其他热灸法、灸疗仪灸法、冷灸法及冻灸法共6大类。总计达15大类之多。这种分类,不仅仅是对灸疗技术的一次全面梳理,而且也是一次较为科学的整理总结。其次,该书首次介绍了活跃在我国针灸临床的和具有应用前景的灸法共113种之多。如果加上附篇中向我们展示的少数民族两类灸疗珍宝——藏医火灸和蒙医灸法,其数量更为惊人。在拜读这部灸法专著时,真是让人感觉进入了“大观园”,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灸法大世界。另外说起这本书,不能不提到它的几页彩图,非常优美,很经典也很珍贵。

紧贴临床 科学实用

张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和文献研究有30多年,具有丰富的医疗及写作经验。此书中的临床资料大都来自中医针灸核心刊物,并结合他多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针对性强,疗效可靠,有可重复性,具有科学性。该书对所收载的115种灸疗方法从来源、演变、发展、创新、操作方法、主治病证到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说明。在临床运用中还介绍了疾病的取穴配穴和治疗法则,并附有大量的病案举例,例如温和灸中就列举几十种相关疾病的治疗,其中既有疑难杂症,又有临床常见病,极大地弥补了针灸教材的不足,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教学参考书。同时,该书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另外,非专业人士通过阅读这本书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用于防病保健。该书还附有多种文献索引,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还突出了灸法的保健作用,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且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使亚健康状态人群迅速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防病保健意识也增强,灸法正好与这一趋势相适应。此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的灸法保健需求。

据说针灸、中药、功夫、中餐在海外被称为“新四大国粹”,针灸作为“新四大国粹”之一,是唯一一个对西方科技界有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国医学研究的最高权威机构——美国国立卫生院在1997年亲自出面召开针灸听证会,对针灸研究项目的资助也逐年上升。从这一点上说,国内外人士肯定很想了解灸疗目前在海外的相关情况和发展,而书中此方面的内容稍显单薄。另一稍感遗憾之处为有关海内外(特别是日本)灸具改良方面的内容介绍不多。因为灸法中一对一的治疗和关于艾烟雾污染问题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如能在这些方面多加改进及推广,将更有助于扩大灸法的临床运用。当然,白璧微瑕,我们认为《中国民间奇特灸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内容系统丰富,融古汇今,沟通中西,密切结合临床,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及针灸学教师和学生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参考文献

[1] 张仁.中国民间奇特灸法[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200032) 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