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大家王孟英,学派内涵越、吴、皖

时间
2008-12-09

外感热病,自仲景《伤寒论》后,“六经辨证”订定了证治规范,为医家临床之准则。随着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充实,到明、清之际,江、浙一带,根据地理特点、人体禀赋差异等,多因素的促进,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温热(病)学派”,载入史册的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其中王孟英则是此学派的集大成者。浙江医家为完善温病学说努力探索,进行研究和创新的甚多,诸如吴贞(坤安)、茅钟盈(配京)、章楠(虚谷)、雷丰(少逸)、等。

吴贞,字坤安,乾隆~嘉庆间名医。吴兴(今湖州市)人。曾亲炙吴中叶天士、薛生白,深探治“伤寒”之秘,故对时令感证的证治,恒多阐发。根据其总结乃师经验,并参合临床心得,主张分热病为正伤寒、类伤寒二大门,并认为属类证者十居八九,强调仲景113方,皆为救误而设,尤其提出救逆之“述古”“新法”,对热病论治颇多创见。著有《伤寒指掌》(何廉臣予以评释,并易名为《感证宝筏》)四卷,详察知辨证、伤寒救逆等内容,是医学上吴文化的引进者。

茅钟盈,字配京,号雨人。世居归安(今湖州市),后徙武林(今杭州市),终老平湖乍浦。乾隆~嘉庆间(公元1743~1821年)医家。其博采《内》《难》《伤寒论》等有关内容,并系统地辑集叶氏《温热论》、薛氏《湿热条辨》等,而成《感证集腋》四卷,是一部研究温病学说难得的文献资料。

章楠,字虚谷,清、嘉庆~道光时名医。上虞人。幼年体弱多病,成年后性情淡泊,不求闻达,惟潜心究医,并无师传,故其学也,不局于一家之言。最欣赏《叶天士医案》,谓:“叶氏之学,熔铸百家,汇归经义,犹如画龙点睛,另成一派。”于是,章氏游吴门,拜会众多医家,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对温病学说颇多发挥。著有《医门棒喝》(刊于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医门棒喝二集》(刊于首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素问节注类编》(未刊)等。

王士雄,字孟英,号梦影(隐),、半痴、潜斋、随息居士、华胥小隐、睡乡散人。始祖安化(今湖南安化),籍贯海宁,其祖曾徙钱墉(今杭州市)。嘉庆~同治间名医。自幼失怙,家清贫,14岁时,即至婺州理盐务,同时自学医药,并为当时同仁疗疾,颇有医声。后徙杭州,居24年之久,以医为业。因战乱而归故籍,转展于桐 乡、嘉兴之间,“随居随息”,终歇浦西(今上海市),一生漂泊不定,景况凄凉,但矢志于医,终身不懈,对温热病及霍乱的防治,颇多创新之见。遗著甚丰,《温热经纬》《霍乱论》,为时病之作;《饮食谱》《四科简要方》《潜斋医方》等,系方药之著;《仁术志》《回春录》《归砚录》等,乃医疗之实录;另有参校之书则更多,后人归辑的《潜斋医学丛书》有14、15、16种不一,至今尚有遗漏的。

雷逸仙,名焕然,字春台,嘉庆~同治间(?~公元1861年)。原籍福建,后迁衢州(今衢州市)人。因家境窘迫,弃儒习医,从新安程芝田游,尽得其传。道光间,举家赴龙游,悬壶于市,因医德高尚,凡经手医治者,无论轻、重,病者贫、富,咸皆殚心竭力,一视同仁。著有《医博》四十卷,《医约》四卷(惜示付梓)。

雷丰,字松存,号侣菊,逸仙之子,故自名少逸。生于道光十七年,卒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37~1888年),享年52岁。自幼随父习医,性颖悟,故医名超乃父。丰之治病,善于观察、总结,其阅诸家之书,每能触类旁通,知常达变。其所著《时病论》,即是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阴阳应象大论》)一节为纲领,参先圣、后贤之训,结合个人心得。首先治病,论其常;其次,治案实践,以论其变。俾能“知其常而通其变,则时病不难治矣”(《时病论自序》)。其从学门人程曦、江诚等,均有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