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治病所求之“本”谈中医治病所求之“本”

时间
2008-12-09

谈中医治病所求之“本”

宋兰

(一九九O年二月)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本”之含义,古人论述繁杂,概而言之,为疾病的根本性的实质,不专指病原,而是包括病因病机。明代张景岳以阴阳总括病之“本”,如《类经》论治类.治病必求于本注:“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景岳全书》求本论中说:“起病之因,便是病本。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前者指致病之因为狭义病本,后者指因病所致之证,此证乃指病机,为广义之病本,是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诸变化所表现的证——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治病所求之“本”包括哪些内容?前面已经概述,那就是病因(包括病原在内)、病机,二者相互关联,不可截然分开。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或叫致病因素,前人为说明致病因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曾对病因作过如下分类:

(1)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而致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的急剧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六气就成为致病的条件,侵犯人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如伤风、伤寒、伤暑等证的病因。这种情况的“六气”就称为“六淫”或“六邪”。因此,六淫在习惯上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

(2)疫疠

疫疠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之一。它不同于“六淫”,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如痄腮、疫疠、白喉等。

(3)情志致病

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七情”。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是,如果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或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惊悸、怔忡、失眠及脏燥、癫狂等证大多是以精神情志为致病因素。

(4)饮食劳倦

劳动和饮食都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饮食没有一定的节制,劳逸不能适度,就会增加机体功能活动的负担或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食滞及某些脾肾虚证的病因。

(5)痰饮、瘀血

痰饮和瘀血本是病理变化的产物。但是都能作为一种病邪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部位而影响基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它们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如痰核、瘰疬、梅核气、支饮、溢饮、悬饮等都是以痰以饮为致病因素的。又如脱骨疽及许多具有疼痛、肿块、出血特点的病证均以瘀血为主要致病因素。

(6)外伤和虫兽伤害

外伤包括跌打损伤、创伤、烧伤,以外伤皮肤肌肉筋骨而致瘀血肿痛、出血脱液、筋伤骨折或脱臼等病症为多见,外伤尚可致外邪从创口侵入,引起伤口感染、破伤风等。也可损及内脏大血脉或头部导致大出血、神昏、死亡。虫兽所伤多见肌肤损伤或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中毒症状。寄生虫病多由饮食不洁引起,而某些病证又以寄生虫病为病因。

此外,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某些疾病和药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然用药不当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仍很常见。如误用或过用峻下药引起的阴竭阳脱,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引起的消渴证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用之得当,则使机体本身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协调、平衡,反之则失调、紊乱,成为致病之因。

病机,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阴阳偏盛偏衰和正邪相互斗争的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致病因素的强弱、性质,以及客观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患病机体的外部,而在于机体内部的矛盾性,即体内的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在于致病因素通过人体而起作用,也就是病邪与人体正气的斗争。因此,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大多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就其病理机制讲,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1)邪正消长

疾病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而邪正的消长则决定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邪正斗争,可以构成各种病理过程,出现不同证候,如从病位讲,有在表在里之分;从疾病性质讲,有或寒或热之别;从邪正关系讲,有邪盛正虚、正胜邪退、正邪交争、虚实错杂等各种不同情况。

(2)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指人体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所出现的阴不制阳的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它是体内各种矛盾如阴阳、气血、荣卫等失调的总称,是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也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阴阳失调表现的病理变化有阳盛者必耗阴,故阳盛则阴病而见热证;阴盛者必伤阳,故阴盛则阳病而见寒证;阳虚则阴盛,表现为虚寒;阴虚则阳亢,表现为虚热。阴阳失调反映在具体病证上,有气血不和、荣卫失调、脏腑经络阴阳失调等各种不同的情况。

(3)升降失常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出者吐故,入者纳新。所以升降出入也

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由于上下升降是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进行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所以上下升降失常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影响机体的整个气化功能,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如胃之浊阴不降则上逆呕吐;脾之清气不升则眩晕、目障;肾不纳气则喘息气短;肺失清肃则咳漱气逆等等。

综上所述,病因及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性的实质。病因很多,有内在的,有外来的,外来的有正存在于人体之中,也有病因虽去而造成的后果仍在。若专追究过去之因则犹刻舟求剑,当以现实病机作为治疗对象,此对象即是“本”,因为它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主要突出环节。张景岳《求本论》又说:“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即是解决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也随之而解决。可见,治病求本是极其重要的,而认识中医治病所求之“本”更为重要。

参考书目

(1) 姜春华,等。中医治则研究,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7。

(2) 北京中医学院,等。中医学基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1974。

(3) 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