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发展正面临新挑战专家称需法规支持

时间
2008-12-09

目前,据笔者了解,受藏医医疗机构尚未健全、资金缺乏、人才匮乏、藏药材日益匮乏等因素影响,西藏藏医药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已有专家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并尽快出台藏医药保护法律法规。

价值显著

专家介绍,藏医药有着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对治疗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治疗高原地区常见的内科疾病、消化疾病等,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

据统计,西藏拥有各类藏药植物191科、694属、2584种,动物药57科、116属、175种,矿物药近100种。2007年,西藏中成药(藏药)产量突破千吨,达到1.39吨,比上年增长5.2%,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藏药品种达350多种,其中12种拳头产品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与西医相比,藏医优势颇多。西医在治疗急性和外科疾病方面有优势,但西藏县级医疗机构基本上无法开展手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连血常规和尿常规等基本检查项目都无法开展。藏医可以把脉看病,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检查手段,更符合西藏的实际,也因此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此外,藏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农牧区基层每一藏医处方的费用为15元左右,比西医便宜30%以上。

医疗服务网未健全

笔者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健全,各级藏医药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西藏已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7个。其中,自治区级1所,地区级6所,县级10所。60多所县卫生服务中心藏医药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17所藏医药机构病床数达到了601张,每千人床位达到了0.22张,藏医药人员1850人。

尽管如此,西藏基层和城市社区藏医药服务网络仍不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藏医药服务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藏医药服务的需求。例如,那曲、昌都等地区60%的乡镇卫生院都配有藏医藏药,而日喀则、山南等地区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够为群众提供藏医医疗服务。

目前,西藏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不能为群众提供藏医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不到藏医药快速发展的成果,藏医药在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藏医院人才匮乏和编制短缺正严重影响和限制藏医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藏医药为广大农牧区服务的作用。

笔者从西藏藏医学院获悉,目前,西藏藏医学院共有教师100多名,先后培养了1200多名藏医药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基层藏医人才远远不够,基层藏医服务网络尚未健全,藏医技术人员编制受限,部分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无法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藏医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西藏地区级以上藏医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核定的,按照人口的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安全、价廉的藏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现有的人员编制已远远满足不了藏医药的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各级藏医院的发展。

保护法律亟待出台

随着藏医药市场化步伐加快和对藏药材乱采乱挖,西藏藏医药发展面临藏药材短缺,甚至无药材可用的危险,这些因素正影响着西藏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藏药资源,使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透露,由于西藏还没有出台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药材保护规划,野生藏药材乱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藏药材开采无计划、无组织、盲目采挖开发导致部分常用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短缺。目前,西藏的藏药资源日益枯竭,种植资源流失严重,致使一些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据笔者了解,如今一些药材资源已濒临枯竭,已无法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介绍,藏药材都是由当地百姓采集,他们常常连根一起采挖,采集方法不科学,造成藏药资源的破坏。目前,红景天、乌努龙胆、虎耳草等30多种藏药材处于濒危状态。此外,当地百姓也常因为不知道藏药厂所需品种,出现采挖的藏药材不是当年藏药厂所需的情况,造成了藏药资源的浪费。

针对存在的问题,西藏自治区卫生部门、藏药生产企业和各地藏医院有关负责人及藏医药学专家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藏药材的保护与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有关藏药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种植基地建设的投入,尽快形成藏药材的保护规划,使藏药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藏药材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使藏药材能得到科学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