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害虫中华金带蛾

时间
2008-12-09

药用植物害虫中华金带蛾

学名

Eupterote chinensis Leech 鳞翅目,带蛾科。别名黑毛虫。分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寄主

泡桐、石榴、桃、苹果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食害寄主的叶片,轻者把寄主的叶片啃咬出许多孔洞缺刻,严重的能把叶片吃光或啃咬嫩枝树皮。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给药用植物和果树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22—28mm,翅展67—88mm。全体金黄色。触角深黄色,丝状。胸部及翅基密生长鳞毛。翅宽大,前翅顶角有不规则的赤色长斑,长斑表面散布灰白色鳞粉;长斑下具2枚圆斑,后角的一枚圆斑较小;翅面有5、6条断断续续的赤色波状纹,前缘区的斑纹粗而明显。后翅中间有5、6枚斑点,排列整齐,斑列外侧有3枚大的斑点;顶角区是大小各一枚,相距较近;后缘区有4条波状纹,粗而明显。雄蛾体长20一27mm,翅展58—82mm。体翅金黄色。触角黄褐色,羽毛状,羽枝较长。胸部具金黄色鳞毛,腹部 黄褐色。前翅前缘脉黄褐色,顶角区有三角形赤色大斑;大斑下半部有不明显的银灰色小点;亚缘斑为7—8枚长形小点,内侧后角有一较大的斑点,整翅面有5条断断续续的波状纹;前缘区粗而明显。后翅亚缘呈波状纹,内侧有2行小斑点,翅的内半部有4条断断续续的波状纵带。卵圆球状,接触物一面稍平。直径1.2—1.3mm。淡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接近孵化时卵顶有一黑点。末龄幼虫体长46—71mm。圆筒形。腹面略扁平,全身黑褐色。每一腹节的背面正中有一凸字形黑斑,腹部背面共有黑斑8个,斑内生黄白浅毛。头壳黑褐色。体背及两侧生有许多次生性小刺和长短不一的束状长毛,胸背和尾节上的略长,分别向前和向后伸。束状长毛有棕色、褐色和灰白色之分,但常是混杂在一起。胸足3对,尾足l对。腹足趾钩为双序半环,每足有趾钩80一92个。被蛹纺锤形,头端钝,尾端略尖,有细小的棘刺。长21—28mm,粗8—9mm。黑褐色,有光泽。茧蛹外有薄茧,长椭圆形,比蛹体大1/3。褐棕色或棕灰色,由丝织物作成,纱网状,且薄又软,能透气。常与落叶及草屑粘结一起。

生活习性

四川年生1代,以蛹越冬,越冬蛹期长达7—8个月。7月初始见成虫,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还可捕到少数成虫,成虫羽化期很长,前后跨越2—3个月。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出茧后,先停息在越冬处附近的杂草上或树冠下部,黄昏后开始活动,飞舞和交配。羽化多在晚上,羽化第二天即进行交配,交配后的当晚或第2天夜间就开始产卵。雄虫几次交配后死去,雌虫是产完卵后即先后死去。成虫寿命7一10天。雌蛾在寄主的叶片背面或嫩枝上产卵,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