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将军”与桑螵蛸

时间
2008-12-09

农训学

螳螂,又名马螂康、老虎哥等。一提起它,人们一定不会陌生:8~10cm长的身子,一对壮实的前肢,时时摆出作揖的姿态;鼓起的三单眼常流露出警觉的神情,灵活的脑袋频频左顾右盼。正因为螳螂神态有趣,加上它的前肢犹如一把大刀,故得名“大刀将军”。

螳螂生活在树上、瓜藤上、豆类和高草丛中。它以性情凶猛、分布广、食量大、捕食的害虫种类多而著称。据有关专家观察,螳螂捕食的农林害虫有蝇、蛾、蝗、蝶幼虫等50多种。一只幼螳螂,一天能吃掉几十只蚜虫。在林区,假如平均每5棵树有一只螳螂,林区的松毛虫就不会成灾,故螳螂是农林之功臣,农家的朋友,应该加以保护。

螳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身随着季节而变色的保护色:夏天青绿,秋天淡黄,经常和环境的色调保持一致。尤其是它具有惊人的计算能力,可在1/20秒内判断出从自己对面飞掠而过的昆虫的飞行方向、距离和速度。一旦有某种昆虫从面前经过,它便“刀”到擒来,美美品尝。

每到金秋季节,是螳螂“婚配”的良辰吉日,而对雄螳螂来说却是末日。在婚配之前,它们互相追逐嬉戏,相亲相爱;在交尾之时,它们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但成其好事之后,雌螳螂便翻脸无情,成为“杀夫”的刽子手。它扭过头来,用那大刀般的前肢,紧紧抱住雄螳螂的头颈,毫不留情地把它咬死吃掉。据昆虫学家分析,这是因为雌螳螂为了产下多而饱满的卵,需要多的蛋白质,不得不让“丈夫”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而雌螳螂本身,也好景不长:它产完卵以后,也随之精疲力竭而一命呜呼。为了下一代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螳螂堪称典范。

螳螂产卵时,从尾部的产卵器中分泌出一些胶黏物质,粘在树上。然后产下一粒粒排列整齐的杏红色卵粒,上面再盖一层胶质,然后又产一层卵,再用胶质封好。这种胶质,一经风吹日照,2~3天以后就变成非常坚硬而轻盈的卵鞘,是一味十分著名中药材,名为“桑螵蛸”、“螵蛸”或“双蛸”。药典记载,桑螵蛸有补肾固精、滋阴的功能。主治阳痿、遗精、滑精、腰痛、小儿遗尿、经漏、子宫脱垂、带下和老人小便多等病症。

螳螂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可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间采集。采集到的桑螵蛸,要及时去除树枝草梗杂质,用竹筛盛装,置锅中蒸30分钟,杀死其幼虫,取出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