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生态天平该向哪边倾斜

时间
2008-12-09

又是一年挖“草”时。从今年四月初开始,开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长途班车就开始车车爆满,和班车一路伴行的是无数在公路上蠕动着的拖拉机和农用车,各种车辆中拥挤着一张张疲备而又充满致富渴望的面孔,他们不顾一切奔向前方空气稀薄而又气候寒冷的大山,用手中的小铲铲起一片片草皮,挖走一根根虫草,全然不顾那涵养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的草原斑驳陆离,千疮百孔。

这样的场景在我国虫草的主产区青海,每年都在上演,而今年由于雨水充沛,虫草长势良好,市场价格又高居不下,来自青海本省和周边省区的各路虫草采挖人员更是大量蜂拥而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及其他高寒牧区的草原生态,正在承受巨大的破坏压力。

一边是虫草价格的飞涨,一边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二者组成了一架无法平衡的天平。

涨!涨!涨!虫草价格主旋律

涨!涨!还是涨!已成为虫草市场近十年来的主旋律。据资料显示,在虫草的主产地之一的青海,70年代时,虫草的国家收购价每公斤只有21元。而21元在今天只能买到一根虫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虫草的价格一路狂飙,今年更是升为天价,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被人们疯狂追逐、价格飞涨的虫草,学名叫做“冬虫夏草”。它冬季为虫,夏季成草,实际是一种真菌寄生于一种名为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这种被真菌感染的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了春夏交季时,真菌从虫体顶部长出地面,发育成草状。虫草生长于海拔3000至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是一种性温味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抗疲劳等特殊功效的名贵野生药材。

由于虫草产于高寒之地,稀少珍贵,从1990年以来市场价格一直走高,逐渐被炒为天价。在青海产地,今年每公斤数量为900条左右的“王级”虫草,价格就已高达4万元以上,即使等级最低的虫草,每公斤价格也在万元以上,可谓“寸草寸金”。虫草采挖熟练者每天平均可挖十多根,在虫草贩运者手中能当场以每根几元至十几元价格兑成现金。

一位刚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收购虫草归来的药商感慨道:“今年的虫草价格真是涨‘疯’了!杂多县的虫草,去年每公斤还是16000元,今年最差的每公斤也在28000元以上。”

多年专营虫草生意的青海省一致农牧产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金幸奇介绍说,自从1995年以来,虫草的价格基本保持一路走高。今年虫草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价,即使在产地,平均每公斤2000条左右的虫草价格也在49000元左右,每公斤2500条的价格为41000元,每公斤3000条的最低价也达到33500元。在虫草的主销区我国的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虫草的价格每公斤最少比原产地贵4000元。

一批外来虫草采挖人员正乘坐拖拉机进入青海省天峻县海拨35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今年仅天峻县就有涌入了一万多外来人员挖掘冬虫夏草。

金幸奇说,虫草价格在每年春节后达到高峰。因为这时陈草存货不多,新草还没有成熟,属于“青黄不接”,而冬天人们又喜欢进补,需求比较旺盛。6月底,虫草价格一般会有所回落。

对于虫草价格的年年飙升,金幸奇认为,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他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命健康也更加重视。虫草作为一种有独特功效的珍贵保健品,日益为人们所看重,所以需求量逐年增长,而从1995年至今的8年中,除了有两年略有增加以外,虫草的产量没有太大变化,所以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另外,也有商家炒作的因素。近年来很多厂家开发出许多和用虫草作原料的保健新产品,这是一部分新增市场。而商家在推广新品时首先会大力宣传作为主要原料的虫草,大肆渲染其“神奇”功效及稀有珍贵,这种炒作使虫草更加“深入人心”,无形中给本已“升温”的虫草市场又添了一把火。

记者从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农牧局了解到,由于采挖虫草不当会严重破坏草原生态,这些地区各县今年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虫草限挖和禁挖措施,这将严重影响今年的虫草产量,预计今明两年,虫草市场价格还将持续走高。

采挖者:无视禁令 逐“草”成狂

虫草在青海分布广泛,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山都有出产,但品质最好的虫草产于被称为“三江源”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2003年,玉树、果洛两州所属的约15万平方公里区域被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三江源”区脆弱的生态,处于虫草主产区的两州政府和所属各县政府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实施限挖和禁挖虫草的各种政府措施,这也是导致近年虫草价格大幅攀升的重要原因。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热水煤矿区的虫草地下交易市场,一位虫草商贩正在称量虫草。

尽管政府禁挖和限挖,但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发财梦想。从果洛、玉树两州得到的消息表明,今年从四月底起,青海当地及周边甘肃、四川等省的大量虫草采挖人员就开始向玉树、果洛汇集,浩浩荡荡的“挖草大军”,身背行囊,不惧高寒,就像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果洛州久治县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久治县农牧局一位工作人员描述说:“今年来挖虫草的人很多,青海、甘肃、四川全有。交通工具则是五花八门,骑马的、骑牛的、坐车的、步行的……不管原始的、先进的,总之只要能到这儿的方式全用上了。由于挖虫草的人分散在大山中,具体人数已很难统计,但最少有近万人。”

在位于长江源头的玉树州曲玛莱县,县农牧局一位姓雷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当地政府组织了五六百人采挖虫草,但从外地进入的采挖者则至少在2000名人以上。

果洛州农牧局所作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6万以上外地人正在果洛境内采挖虫草,而果洛州全州常住人口仅有十多万。他们保守估计,现在进入整个三江源保护区内的“挖草大军”最少在12万人以上。

据了解,为阻止挖虫草者进入果洛,目前当地政府在各交通要道都设置了关卡,采用查看身份证的简单手段不让外来非公人员进入。但既便如此,用各种方法进入果洛的挖虫草人员仍然较去年显著增加。

另据了解,由于今年果洛、玉树地区查堵较严,许多挖虫草者转向了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海北州刚察县的一位牧民向记者举报说,以往极少有人采挖虫草的这个县江仓等地区,今年一下涌入上万人挖虫草,给当地草原带来极大破坏。

乱采滥挖 高原生态敲响警钟

青藏高原及其所属“三江源”地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一但破坏,很难再自我恢复。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地区,目前所拥有的广袤草原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更显弥足珍贵。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农牧局一位姓雷的工作人员说,挖虫草对草山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挖虫草的人,一般所用的工具是镢头和小铲,当他们发现一根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会将虫体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将草皮和土抖落后,取出虫草,极少有人会多事地将草皮和土回填。这样一来,挖一根虫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热水煤矿区的虫草地下交易市场,交易双方正在按虫草质量进行分选。

简单计算,每年大约12万外来人员进入三江源保护区挖虫草,每人每天平均挖虫草6—10根,挖掘期为50天左右,那么每年破坏的草皮面积为10.8万—18万平方米。被践踏、车碾的面积,更是这一数字的几倍,所以每年破坏的草原在数十万平方米以上。采挖期间,他们还要在草山上扎帐篷、生火做饭,用当地的灌木做燃料。每年虫草采挖季节结束后,草山上都会留下了无数坑洞。这些坑洞不仅将寸草不生,而且还会不断沙化,逐渐整片草原都可能会退化、沙化。

果洛州当地的一位牧民讲,虫草的孢子散落比较集中,因而虫草往往成片生长,有时每平方米达20多根虫草。当地人的老人们都知道,虫草决不能一次全部挖尽,必须留下一些做种,以利于来年生长。但是现在,“利”字当头,已经没有人遵循这个基本规律了。人们恨不得能挖出所有的虫草。这种“涸泽而渔”的方法,造成的唯一后果是虫草资源的日渐枯竭。

“禁”而“不止” 横亘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

为了保护虫草资源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今年青海果洛州采取了在主要进州道路设卡堵人的“极端”措施,凡无果洛州居民身份证并不能以充分证据证明自已不是挖虫草的人,一律禁止进入果洛州。同时派出一些机关干部在州府所在地进行人员清查。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争议。

从青海乐都县到果洛挖虫草的农民王孝宾说,挖虫草是个苦活计,除了农民没人肯干,在缺氧寒冷的山上一呆两个月,每天吃的都是馍馍、洋芋,运气好,孩子一年的学费和家里花销都能挣到,运气不好只能挣个来回路钱,这样的苦不是什么人都能受得。在青海大多数农村,农民除了种地很难找个来钱快和能来钱的活,像挖虫草这样虽然苦,但来钱快的活如果政府不让干,真不知道再到哪里去寻光阴。

虫草也是果洛、玉树当地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牧民不但会在自家承包的草山挖,还会在收取“草皮费”后,让外来者进入自家承包草山挖。据了解,每年采挖虫草和收取的“草皮费”,平均会占到当地牧民年收入的30%以上。青海省统计局近期所做的一项牧民收入调查表明,青海有两成以上的牧民农庭年人均收入仅有五百多元。

果洛州工商局一位负责人说,滥挖虫草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这个道理不容置疑。但目前市场上虫草持续走高的价格,反映出市场的巨大需求,简单地禁止采挖会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并推动虫草市场价格更加高昂,反过来刺激人们更加疯狂地采挖虫草。这是政府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考虑,记者注意到在完全禁挖还是限挖虫草的政策制定上,青海各地采取的措施并不相同。有的县完全禁挖虫草,并组织公安和民兵清山;有的县只允许当地牧民采挖虫草,而不允许外来人员采挖;还有的县则采取向采挖虫草者发放许可证的办法,既增加财政收入,又限制采挖人数。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虫草产地的政府主管部门绝大多数都难以说清当地虫草的年产量和价格等问题,对外来采挖人员数量等情况也不能清楚说明,更缺乏采挖虫草对生态破坏程度的权威科学评估。

果洛州工商局负责人说,目前在果洛州和玉树州州府街头,每天交易的虫草数量至少在几十公斤以上,虫草的流通完全依靠民间私下交易,工商管理和税费征集很难实施。

虫草替代品市场空间巨大 有望破解生态瓶颈

“虫草热”持续升温,对虫草的需求量一直呈不断增加态势。但是野生虫草的产量不仅相当有限,而且采挖虫草对生态的破坏严重,这些使得人工培育虫草及寻找虫草的替代品蕴含着无限商机。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教授王宏生说,无论从生态还是市场的角度看,人工培育虫草都是非常必要的。仅青海,每年就有十多万人采挖虫草,他们不但挖掘,而且吃住都在草原上,加上不停地践踏,造成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巨大。挖虫草的人采取的是“地毯式”挖掘,采挖又在虫草菌孢子成熟脱落之前,给野生虫草资源造成带来毁灭性打击,也许再过若干年,野生的冬虫夏草就真地绝迹了。所以,人工培育虫草不仅可以缓解生态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野生虫草资源。另外,因为稀有以及采挖不易,虫草价格现在十分昂贵,如果人工培育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就可以使价格大幅度地降低,从而更容易地走入百姓家庭。

目前许多国内外机构和企业都在进行人工培育虫草及寻找替代品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曾经进行过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和正在进行研究的科研单位就有40余家,研究过冬虫夏草形成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的学者就更不乏其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最早于1979年开展有关虫草的研究,首次分离出冬虫夏草真菌,并在实验室完成了虫草菌培养的全过程;1996年,又突破了养虫的技术难关;1998年,经人工培养出了一根冬虫夏草,但此后研究工作再未获得有效进展。

王宏生说,据他掌握的情况,人工种植冬虫夏草并没有能够完全突破技术难关,虫体死亡率高,子座生长的条件等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投入生产还很远。由于虫草生长的高原环境十分复杂,实验室中难以模拟出这种环境,加之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观测到虫草在地下生长的全过程,所以还有许多问题不是十分明了。

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利用培育出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制作营养品,其所含活性成份虽然与野生虫草有很多相似,

虽然看似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要破解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突破生态瓶颈,人们还是寄希望于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及其找寻替代品替代品的成功。(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