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中药肾毒性

时间
2008-12-09

中草药一向以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见长,而近十多年来,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一些有利尿、活血化瘀、芳香走窜及有剧毒的药物,如木通、雷公藤、斑蝥、草乌、马兜铃、雄黄、朱砂、蜈蚣等等,还有一些民间“偏方”、“秘方”中的药物。若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均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其临床表现为:腰痛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频尿急、无菌性脓尿或血尿,肾功能不全和血糖升高等。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在《中国药典》中,将有毒的中草药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了其肾毒性及肝毒性,规定了用药注意事项。

因为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若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有的中草药对肾脏直接有毒性。即使像益母草、芦荟和胖大海等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草药,如使用不当、过量使用,也会出现毒副作用,这就是用药的辩证法。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草药的肾毒性与过量使用、重复用药、长时间服药、擅自应用游医偏方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慢性病、疑难病和顽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哮喘病、慢性肝炎、老慢支、肝硬化和肿瘤等,中医常常采用“以毒攻毒”的治疗法,由于中草药治疗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故导致长时间、超剂量服用有毒中药,从而增加了肾病的发病率。有可能导致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的中草药约有20多种:如雷公藤、木通、马兜铃、草乌、雄黄、朱砂、全蝎、鱼胆、蜂毒、砒霜、巴豆、苍耳子、棉酚、山慈菇、苦楝皮、天花粉、土贝母、牵牛子、芦荟、益母草、土荆芥、海马、昆明山海裳、野百合和使君子等。其中典型的为:过量应用木通致急性肾损害,严重者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雷公藤(含有雷公藤碱)能直接损害肾小管,出现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升高、电解质紊乱等,大剂量可导致快速死亡;汉防已和厚朴均含有马兜铃酸,能直接损伤肾小管及肾间质,致肾性糖尿病和低分子蛋白尿及肾小管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斑蝥为辛寒大毒之品,有破血散淤、蚀肌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所含斑蝥毒、斑蝥素有毒,外用或内服斑蝥能直接损害肾小管,可致中毒性肾炎,并伴有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巴豆、芫花可致溶血性尿毒症等等。

中草药肾毒性引起的药物性肾病重在预防。首先必须根除传统的“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不滥用中药,用药严格遵照医嘱,特别是对上述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不随意轻信民间的所谓“偏方”、“秘方”,抵制形形色色的假药和劣药。(黄山)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